其如何谨慎行事,也难确保裁判绝对正确。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就成为诉讼制度中一个难题。而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相比,还需协调国家刑罚权与公民基本人权之间的尖锐 矛盾的关键主要还在于控制再审程序的提起,而并不在于具体的审理程序。因为再审程序的具体审理活动完全可以参照一审或二审程序有关规定,其特殊性并不十分突出。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75.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是本案自诉人;(二)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犯罪行为;(三)反诉的案件必须是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原自诉人撤诉的,不 提出上诉的部分作出处理;如果第一审判决的刑事部分确有错误,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指令再审,并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发回重新审理。第一百五十五条 ...
//www.110.com/fagui/law_2083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检察方面具有两项职权:对违法判决提出抗诉,代表国家公益参与民事诉讼。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1954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 是启动再审程序的一种监督方式。因此,对于应当以再审程序来纠正错误的情形,应当赋予检察机关以抗诉方式进行监督的权力。这些情形除了包括现行法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290.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或裁定有误,则需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民事诉讼中,抗诉针对的则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抗诉的效果则是引起再审程序。修改后的 尺度问题。检察机关使用公权力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规定可能会打破当事人之间地位平衡,造成民事司法中检察机关与一方当事人一起对抗另一方当事人这样力量悬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336.html -
了解详情
性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民事诉讼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抗诉有专门的法律规范为依据;在检察系统内部,有专门的 审判权的这一不足,从而使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能够更好地得到贯彻执行。 (三)民事抗诉与诉讼效率 由于抗诉的结果会导致再审程序的开始,使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8.html -
了解详情
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新的证据的范围作了明确,这是《民事诉讼法》实施11年来,最高法院第一次有关新的证据的 应有的确定性,终审判决并非具有终极意义,程序的安定性,裁判的既判力无从谈起。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一审、二审、甚至再审均可提出新证据,而《规定》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8.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为解决实践中的操作性问题、总结审判经验而制定的大量司法解释,民事诉讼程序的正式制度愈发细化。比如有关立案工作的司法解释规定就有二十五条 的内部指导意见照样使当事人的审级保障化为乌有、能够启动再审程序的主要是有关权力机关的交办、检察院的抗诉和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当事人照样可以借用信访、上访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9.html -
了解详情
本身的锻炼都是一种损失。 5、从民事诉讼审理对象看两审终审制之不足。根据民诉法规定,二审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也就是说,第二 公正性,基于此,笔者认为:在重构审级制度的同时,应规范再审程序,严格控制再审程序的发动。具体地说,除非当事人提出确实的证据,足以推翻原生效裁判,并经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68.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但大多学者将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再审事由以及再审程序的改造与重构,而作者则认为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民事诉讼中的再审制度,必须转变研究的思路 ;如果当事人认为该具有终局效力的判决存在缺陷,则可以通过再审申请或者再审之诉请求有关法院予以撤销,以维护其合法权益。而我国的再审程序的发动则完全不同,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7.html -
了解详情
的申请或主动依职权对诉讼有关的证据采取提取、保存或者封存等方法予以固定证据的强制措施。 我国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不得 作用,对程序的规定如此细化是中国法制进步的表现。正当我们为这一规定叫好之时,2002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