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后者有正式的权力和义务裁判具体的案件和做法律决定,而前者只是在建议怎样合理地做法律决定。[53]法教义学将法官规则系统化,提出并修正了法官规则 》2001年第1期,页108109。 [13] 即任何科学的命题都可能遇到为什么之无穷追问的挑战。亦即人们可能会就任何陈述或命题的理由、基础或根基提出疑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29.html -
了解详情
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话语的纠缠中踯躅而行,无以回避同时来自现代性甚至“后现代性”的种种追问。固然,“现代”与“后现代”的划分主要是一种意义描述,而非单纯时间之惟的 ,的的确确,“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尚不能忘记“民族精神”,即不能忘记自己是怎样一种类型的人,什么是自己最为理想,对自己最为有利而惬意,同时并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85.html -
了解详情
文化的归依”。[3]另外还有学者则从实践的角度对“法律如何信仰”、“法律怎样被信仰”提出了追问。[4]这些理念的提出,无疑起到了进一步丰富、充实和完善法治理论 相当缜密的理论建构,在现实中完全可能产生一败涂地的不良效果。因此,我们还需要追问的是谁的法律信仰,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法律信仰?其中前一个问题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07.html -
了解详情
“接通的是人类精神领域的哪一条血管;当”身体写作“成了一种文学时尚时,我会追问他(她)的笔下的”身体“究竟是哪一个身体,政治的?社会的?还是物质和 ,等等,栩栩如生。-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的身体,我们得以知道了那个时代的人是怎样生活的(而不单是怎样思想的),知道了他们的生与死,以及他们细节化的喜怒哀乐和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97.html -
了解详情
争取的时期。所谓法律儒家化表面上为明刑弼教,骨子里则为以礼入法,怎样将礼的精神和内容窜入法家所拟定的法律里的问题。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 思就无意义。另外,关于对“爱智能”的具体研究,可参见田海平着:《哲学的追问——从“爱智能”到“弃绝智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 这是历史学家杨向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96.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在王霸之争上贵王贱霸,在君臣之际上提倡从道不从君。那么,怎样实行这样的价值法则和政治法则?由谁来判断统治者有无合法性?又怎样让丧失了合法性 视、民听何以就成为天听?一言以蔽之,民众究竟凭什么主张权利?这就要追问到关于人性的见解。 一般说来,在西方自由主义哲学传统里,有一个可以作为权利主张之凭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1.html -
了解详情
;可希腊哲人不是这样,他们要将对事物秩序的本能式的感觉提到思想和理智的层面加以追问,寻求运动和秩序的根源。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把思想者本身设想为独立于思考 了人的本身,转向了对人的伦理秩序本性的探讨,无论尼采、海德格尔提出怎样深刻的批判,这都是以苏格拉底为杰出代表的希腊哲人所作出的一个伟大贡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1.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缺漏。随着社会和司法实践的发展,对法律规则正当性的追问经常贯穿于法的适用过程中。援引各种法外因素,如社会正义、公共价值观和 内部的自我批判显得更为重要。我们需要回答,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我们应怎样回应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就是笔者尝试做出的回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92.html -
了解详情
成分是现实国际生活中主流?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化的趋势中处于何种地位?在如此一连串的追问下,人们就会发现,他们不得不重新面对的仍然是西方法律文化向非西方世界的单方 是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别人的做法对于自己有什么参考、借鉴价值,自己应该怎样做。在这里,学习西方是前提,在大多数法律改革问题上,借鉴西方法律是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78.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一概非法,皆为国家禁止;国家究竟禁止什么,为什么禁止,能否禁止,效果怎样;若无体罚,可通过何种替代性方式实现规训学生的目标;国家对人身 但有关法律规则在实践中显得相当模糊——国家的态度实际上是非常暧昧的。我们不得不追问:国家是否真的禁止体罚?国家究竟禁止什么?[13] 实证调查和间接经验表明:老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