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设有分支机构的用人单位,可以 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第三章 ...
//www.110.com/fagui/law_370370.html -
了解详情
为主、裁判为辅的观念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批判;1991年,民事诉讼法正式出台,诉讼调解政策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 自愿达成协议,另一方面一方或双方都怨声不断,甚至声称法官徇私枉法。 五、法院调解的完善 (一)完成观念的转变 1、从法官主导型向当事人主导型的转换 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41.html -
了解详情
就对方当事人所主张不利于自己的事实予以承认或不予争执的表示。而恶意诉讼调解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主张事实或请求的确认。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 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抗诉。 (三)将生效的民事调解书置于恶意诉讼调解受害人、执行机构的监督之下。执行机构第一个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就是审查执行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56.html -
了解详情
,无论是对实体法还是程序法的适用,都存在流动性和随意性的特征,这使得法官在调解中所受程序法与实体法的约束双重软化。程序法约束的软化,造成了法官行为 。这种做法明显的带有功利主义色彩,迫使法官采取种种方式压制当事人的意愿,从而达到调解结果。 近日肖扬院长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指出,司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304.html -
了解详情
利于自己的裁决。仲裁作为一种国际化的法律服务,应该注意到不同国家仲裁、调解文化、制度的差异性,尽量使自己的解决争议方式更具兼容性、灵活性、适应性, 当事人解决争议提供更为简便、快捷、兼容、经济的解决争议的方式。纵观全球,调解方式日益普及。据美国培普丹(Pepperdine)大学斯特劳斯(Straus)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56.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民事纠纷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始终不可忽视。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提出,立案调解制度开始彰显出其所具有的化解社会矛盾的独特魅力,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 由立案庭的法官主持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化解纠纷的诉讼活动。立案先行调解在我国诉讼制度中是新颖的,具有时代性,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体现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06.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情况下是原告让出部分实体权利以换取对方自动履行义务。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实际上是原告妥协的结果。根据民事诉讼法,调解书须写明法院查明的事实,而 ,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耗时费力。在目前大部分法院信息系统没有设置申请和解以及延长调解期间扣除审限的情况下,承办人在大多数案件的定性、证据的判断、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193.html -
了解详情
来源于当事人的自愿,而判决的正当性则来源于国家严格的法律规范性。其次,调解以当事人意思表示为正当性基础,要求当事人自愿合法的处分权利和义务,并不 义务人方),或因法官功利心驱使(体现为尽快结案),或因趋利避害影响。诉讼调解往往是以权利人(通常是原告)向义务人(通常是被告)作出单向让步,也就是说,让有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161.html -
了解详情
,无论是对实体法还是程序法的适用,都存在流动性和随意性的特征,这使得法官在调解中所受程序法与实体法的约束双重软化。程序法约束的软化,造成了法官行为 。这种做法明显的带有功利主义色彩,迫使法官采取种种方式压制当事人的意愿,从而达到调解结果。 近日肖扬院长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指出,司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33.html -
了解详情
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强烈的现实价值需求。因此,如何多角度、全方位的规范调解,扬长避短,使其充分发挥优势和功效则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民事诉讼法 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0页。 [14] 杨润时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江苏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5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