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 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 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在法律实务过程中, 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对具体制度的进一步抽象,以便对法律实务中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具有更强的指导性。主要有及时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94.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劝解和调解的,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威望作用,调解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4、找准案件症结所,因症施调,对症下药。对当事人认识片面,性格固执、 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当事人释法明理,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特别是原告有一定过错的案件,法官在调解时明确提出各自的错误,促使原、被告反省自责,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39.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家属以对被告人从轻、减轻及免除处罚为目标所签订的超额赔偿协议自然无效,审判人员综合案件情况决定是否对被告人从轻、减轻及免除处罚。必要时,最高司法机关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对被告人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情形予以细化,指导司法实践。 江西省奉新县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619.html -
了解详情
及时执行甚至无法执行的情况。因而,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适用调解解决民事赔偿纠纷,是妥善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赔偿方面的得以兑现一种重要途径。 最高 ,调解协议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对一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既不公平,又违反了民事法律行为表意真实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说,类似的调解协议同样背离了合法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22.html -
了解详情
产物,同时也是刑、民结合的果实,它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近年来由刑事案件引发的附带民事诉讼呈逐年上升之势,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对解决刑事附带 《刑事诉讼法》颁布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社会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群众收入少,刑事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的物质损失能力尚较差,更谈不上对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90.html -
了解详情
而使其遭受的物质损失,人民法院依法应当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因此检察院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亦必须遵循该《规定》,为此法检两院在认定提起附带 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但在国家或集体财产被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的情况下,如果不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14.html -
了解详情
新冰箱彩电价位仅在10002000元间,而旧的仅值300400元。在办理执行案件过程中,如果申请人的主张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往往要求法院对被执行人的旧彩电 现行法律规定对个人生活必需品限定不清,以及缺少个人破产制度不无关系。 总之,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难问题的形成是多个方面因素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95.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虽历经改革仍不能妥善解决公权与私权、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面临着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告人又不愿认罪,无从启动附带民事 。从法律制裁的角度来看,包括侵权行为法之制裁、行政处罚制裁和刑罚制裁,因此刑事政策一体化认为应该考虑由刑法与侵权行为法、行政处罚法一起共同构筑预防犯罪的法律堤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373.html -
了解详情
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2001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也作出了肯定性的明确 会导致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滥用。第四,在实践中,很多刑事自诉案件,受害者本来打算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但受害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赔偿,不得已放弃了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81.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手段,两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相互补充。 二、当前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与量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不明确,造成社会上对此类案件产生 、当严则严的观念深入人心,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二是正确把握适合于调解的案件范围和幅度。要加强立法和司法解释工作,认真总结、准确把握调解对量刑产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