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法治财政是财政法定主义宪政原则的具体体现。政府的财权必须有合法的来源,并受法律的约束。没有法律的明确授权,政府就不享有任何财政权力。法治 和一致性,而不是分立和制衡。虽然中国的宪法也规定了人大对政府享有执法监督权,但实际上这一权力几乎形同虚设。而现实中大量的预算违法行为和巨额财政资金的流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087.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1906年1月16日,清政府首次派大臣赴日考察宪政。根据日本政府的安排,曾参加明治宪法制定过程的伊藤博文、金子坚太郎以及着名宪法学家 ,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3期。 [14] 前引13。 [15] 参见《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第一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581-582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48.html -
了解详情
宪政的首要价值取向在于(从反面限制公共权力)保障个人基本自由,它不同于民主的首要价值取向在于(从正面加强公共权力)满足公共利益。当然,两者应统一于个人 ,行政诉讼通过对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量政府规章的审查,在很大程度上代行了宪政的功能。当第五共和国成立具有违宪审查职能的宪法委员会后,并在1971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37.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的最根本利益,那么人民自己才是推动宪政进步的原动力。[3]在法治国家,人民可以在日常的非宪政时刻依靠有效的宪法制度保护自己;[4]但是在这套制度 对故意隐瞒事故等违法行为规定了处罚。[11]因此,政府的自利性并不意味着执政党内部没有落实宪法和法律的动力;相反,对于偌大中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不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73.html -
了解详情
的最根本利益”,那么“人民自己”才是推动宪政进步的原动力。[3] 在法治国家,人民可以在日常的非“宪政时刻”依靠有效的宪法制度保护自己;[4] 但是在这套制度 还是地方都不乏能干、开明、负责并愿意促进国家法治的官员。[22] 最后,虽然政府到了实施其制定的宪法和良法阶段确实会变得吝啬得多,这并不等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93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上保证公平财政。 第三,法治财政是财政法定主义宪政原则的具体体现。政府的财权必须有合法的来源,并受法律的约束。政府在法律之外实施课征,公民的财产 和一致性,而不是分立和制衡。当然,中国的宪法也规定了人大对政府享有执法监督权,但实际上这一权力形同虚设。而现实中大量的预算违法行为和巨额财政资金的流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314.html -
了解详情
与珍视等政治经验和文化基因。大众化的、社会普遍认知的宪法文化是宪政国家形成的前提。[2]由此可见,宪政是基于文化传统而生的一种现象,是沿着文化的发展 的制约,反过来为了保护个人财产权,宪法又对政府的这种征收设置种种限制。从来没有哪个制度否认过政府的征收权,重要的是征收的法律限制。[25]因为这种限制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322.html -
了解详情
的空间。作为治政法的宪法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有限政府。路易斯亨金一语中的:宪政的含义是有限政府。 [43]有限政府的实质是政府权力有限,这既 国际讨论会热点述评〔J〕.比较法研究,1990,(1)8-13. [29]张庆福宪政论丛:第2卷 [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0]罗豪才行政法学 [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980.html -
了解详情
是政府和国家,所谓限权宪法,所限制的便是国家和政府的权力。这样一来,宪政的法律制度与其说为人设定了一个有限的公共生活范围,不如说是为人真正地开放了 正义的价值支持,另一方面,超验正义也无法直接对抗总体性专制,它仍需借助人世间的法律正义来反抗总体性专制。 我们看到,法律正义和超验正义之间虽然有着重大的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764.html -
了解详情
公共权力机关依法行政正好说明他们接受了限权的思想,这正是宪政的要求与期冀。依法行政说明政府的行政行为符合宪法与法律的规制,服从并受到了宪法与 》,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9091页。 [19]秦前红、叶海波:《社会主义宪政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0311页。 [20](英)威廉韦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