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囿于其制定时政治、经济的大环境,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从落实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关于“国家尊重 ”的现代法治原则,也剥夺了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即诉权。四是部分行政终局行为没有纳入行政诉讼范围。我国法律规定对一些行政终局裁决的情形,相对人即使不服也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92.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这表明我国刑罚的改造功能已为法律所确认。我国刑罚的改造功能,包括如下两方面:1.劳动改造功能。犯罪分子大多是从好逸恶劳 举行公判大会,其意义既在于震慑潜在犯罪人,也在于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教育整个社会。毛泽东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判处黄得功死刑一案曾经指出:“黄得功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10.html -
了解详情
范畴。如杨化南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建立了如下基本权利体系: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回答的问题是:在宪法世界中哪些属于宪法现象的本质属性?哪些概念是最普遍、最本质的宪法概括?在我国,有关宪法学基本范畴的讨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70.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的法律使用同一个法律概念,其内涵与外延都应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分歧。但我国在不同法律(包括法律草案)中使用的征收概念却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的征收: 」同注③引书,第509页。 「28」参见王克稳:《论市场主体的基本经济权利及其行政法的安排》,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 屈茂辉 张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8.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问题,归结一点就是权力制约机制以及能够有效保证权力制约机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民的权利要求、政治觉悟的不足密切相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出现 形式平等原则,而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平等地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实现实际的平等,对有产者进行了剥夺或赎买,使其失去生产资料,通过改造使其成为劳动者(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0.html -
了解详情
、教学科研秩序和公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秩序等,⑽不管如何表达,社会秩序是根据一定规范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运转的良好状态。我国刑法中危害公共安全 与实质合理性发生冲突时,必须选择形式合理性,以确保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的恣意扩张,否则,公民的自由就无法得到最终保障。所以,如果借口行为危害性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715.html -
了解详情
来维护其权益。民间法则是指在一切国家法之外,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及权利义务分配具有现实调整作用的社会规范。在这个意义上,民间法和国家法最能获得对称 法治的发展。这些规范事实,尽管包含了传统,但不仅仅指向传统,更指向我国公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创造。所以,在这里事实上已经提出了中国法治建设中须坚持主体中国[1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909.html -
了解详情
的这种利益冲突框架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社会的繁荣,是竞争法实质的利益追求。这种利益是包括经营者和消费者在内的全社会的互动合作的结果并为全社会所共享。基于 竞争设权,意味着一开始就要求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的资源配置方式,显然不适合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56]权利恒定性意味着它能给人们安全感和稳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156.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施行一年多来,已经得到了广大民众的高度拥护,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因此,对于这一规定,《修正案(草案)》没有理由漠视。 由上所 建立的正当性基础,那么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标准便只有一个,那就是非法取证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宪法性权利。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的住宅权和隐私权都是受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69.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经济现实加以考量。而检视我国的社会经济现实不难看出,规范我国的政府经济行为的基础理念应是确权与控权相结合。 (一)确权经济法视域中政府经济行为规范 意志之上的强制性,如果不对其来源加以限定,很有可能成为侵犯公民权利的最大祸害,因此为保证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对权力必须首先采取授权规则,在其来源上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8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