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虽然只产生了伤害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如何判断行为人故意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细致的 才能准确判明行为人主观要件的具体内容。两者在犯罪客观方面都导致了被害人的伤害结果。因此两罪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主观方面是否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 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580.html -
了解详情
但根据“条件说”,如果被告人没有对被害人采用语言激怒,之后相互撕扯,则被害人死亡结果不会发生,二者之间形成了“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则该行为 行为与危害结果间存在刑法因果关系,还必须确定行为人客观行为及主观上是否存在罪过(故意或过失)。在轻微暴力致特异体质者死亡的情况下,对行为人如何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478.html -
了解详情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判决。二、主要问题1.跨国犯罪案件如何确定管辖权?2.跨国犯罪案件如何审查证据?三、裁判理由(一)依据刑事管辖权相关原则,我国对本案 条第三款还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作了解释,即“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712.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维持原判。 二、主要问题 持刀追砍致使他人泅水逃避导致溺水死亡的如何定罪? 三、裁判理由 (一)被告人赵金明等人主观上具有伤害的故意 本案中 在泅水逃生中,由于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的汇集,加上被害人自身的原因导致了溺水死亡结果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现实可能性。 由此可见,上述事实原因、中介因素与危害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322.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根据其对法律的理解通过一定的规范解释方式或者个案解释方式通过业务监督指导下级人民法院如何具体执行法律,最起码依然是我国目前一种合法的且又属常规的司法现象。 暗示的倾向出现与形成,就会助长权威大于法威的倾向出现与形成。那么其结果就有可能导致司法解释、行政命令甚至指示、批示、暗示更多,但法官的思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227.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根据其对法律的理解通过一定的规范解释方式或者个案解释方式通过业务监督指导下级人民法院如何具体执行法律,最起码依然是我国目前一种合法的且又属常规的司法现象。 暗示的倾向出现与形成,就会助长权威大于法威的倾向出现与形成。那么其结果就有可能导致司法解释、行政命令甚至指示、批示、暗示更多,但法官的思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189.html -
了解详情
是法律实践的意义所在,稳定更多被看做维权的当然结果。 笔者认为,上述的理论及相关法律实践都没有对法律如何维稳这一命题作出丰富而有效的回答就前两种 指望社会冲突理论解决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然而,在另一方面,当我们试图去认真回答法律如何维稳这一命题时,却已经对社会冲突理论作出了积极回应依据社会冲突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096.html -
了解详情
的律师认为实际上,家乐福才是这些女工的真正用工者,[14]事实上,法律对于如何判断用工单位有着明确的标准。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9条规定:用工 因素。 其一,劳动者可怜。本案首先强化了劳动者利益受到侵害的看法。员工对判决结果做出了一个充满感情的表述:漫长的维权历程从此伴随她宝宝的成长期。如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74.html -
了解详情
这些不同诉讼阶段为立足点。 在明确了诉讼内刑事调解制度的适用阶段之后,我们该如何设置诉讼内刑事调解制度呢?对此,我国学界和实务界的观点主要有:1. 中增加一条,规定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立案阶段进行刑事调解的,应将调解结果及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或同级人民法院,接受司法审查和确认,调解不成或人民检察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70.html -
了解详情
为无疑是被害人死亡的原因之一,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刑事责任之认定:死亡结果能否及以何种方式归责于被告人 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虽然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 与危害结果间存在刑法因果关系,还必须确定行为人客观行为及主观上是否存在罪过(故意或过失)。在轻微暴力致特异体质者死亡的情况下,对行为人如何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6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