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能力;争点固定;程序选择权 【写作年份】2006年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证据规定》)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 举证责任,要求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法院的负担,但在增加当事人举证义务的同时,却没有赋予当事人相应的调查收集证据的手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1.html -
了解详情
,也为立案法官任意排除适格原告提供了立法借口。西方国家的立法一般不对原告资格在起诉时提出要求,而采取当事人任意确定主义。比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53条规定: 上述《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27.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据,都应当进行质证,但应仅限于庭审中出示的证据,既包括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也包括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特别是勘验人、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质询, ,而不论其是否客观如实地反映了案件的事实。 证据的关联性是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应与证明的案件事实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这就要求质证主体在质证过程中紧紧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9.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的民事司法救助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分析我国散见于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的关于民事司法救助方面的规定入手,分别指出其存在问题,然后提出了 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二)涉及国家秘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80.html -
了解详情
,经庭审质证无法认定其效力或需要现场勘查或双方当事人均不提出要求法院取证的申请,而法院又认为确有必要取证的情况下,法院才能依职权主动调查收集证据。 第二、调查取证的范围。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016.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序事项。第16条规定:除本规定第15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依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可见,除了涉及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 的公权力在公共服务领域不到位,而垄断利润不断集中膨胀的现象。 [21]笔者认为,尺蠖理论的核心是要求公权力不论进退,都要权责对应。就法院查证权之所以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84.html -
了解详情
款虽然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但在制定统一的证据规则时,应对此条款中的 对抗制诉讼的要求,证据原则上应由当事人提供,法院不负调查取证之职责,如果将条款作扩大解释,则法院具有在很多案件、很多时候主动调查收集证据的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90.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要求: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不再做其他庭前准备工作,直接等待开庭日进行开庭,少数案件在开庭前进行证据交换,或者召开预备庭,进行争点归纳。举证期限一般都由法院直接指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95.html -
了解详情
所限或出于非正当目的,变通现行规定可能背离公平正义之目标。 而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依据现行规定包括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 。 其三,建议立法适度扩大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范围,以实现实质正义。由当事人举证代替法院包揽诉讼的做法,完全符合现代司法的根本要求。但是,当事人举证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96.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据的,庭审时该证据将被禁止作为证据使用;如果未开示非故意而是过失,法官可以允许当事人在法庭上出示该证据,但此时对方当事人可申请延期审理,并可要求有 6】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编,《中国证据制度与司法运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22页 【7】任铁建,“对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反思”,《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