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站在审判者的角度处理案件,片面追求有罪判决率,使大量案件因证据不足作不起诉处理,造成对犯罪的放纵,导致国家控诉职 能弱化甚至缺位。实际情况也确实 上升至17.6%和23.8%。二是易使检察机关为确保在起诉前证据 达到定罪标准,可能采取一些有违刑事诉讼法的做法,例如庭前就证据与法官沟通,或放任公安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67.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才具有现实的可能。?(三)我国刑事诉讼不同阶段适用的证明标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诉案件大体上要经过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等阶段,具体又包括立案、移送 相符,而且从司法实践来看,也只能达到此程度。如果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考虑到法律之间的承接性,不会因法律变动太大而显得唐突,作为一种缓冲,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82.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构成标准采用排除法认定),然后依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处理:侦查机关依据第161条撤销案件;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依据第166条作出不起诉或者撤销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142页。 ⑻参见刘志远主编:《刑事案件国家赔偿实务指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116118页。 ⑼参见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866.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被告人免于定罪。[37]目前,确信无疑已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我国 2012 年《刑事诉讼法》第 53 条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在考虑这个比率时,还必须看到,日本检察机关的起诉率很低(44. 6 -26. 1%)、不起诉率很高(26. 9%)。[50]而我国检察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729.html -
了解详情
实务上行政行为概念的背离。在学界与实务界并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将之作为起诉标准,也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适用上的困难,甚至有可能因为对这一概念的曲解, 四)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授权实施的行为,但以刑事侦查为名,有干预经济纠纷重大嫌疑的除外。 方案二: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对下列行政行为提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291.html -
了解详情
所规定的一种特别程序,在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理应遵循刑事诉讼法关于举证责任分担以及证明标准的一般性规定。 四、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下的检察机关 近年来, 分析》[J]《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2]当然,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是否在实质上附有条件,以及条件的内容为何,应当如何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313.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2侦查终结、提起公诉和作出有罪判决能否使用相同的证明标准? 建议:《修正案(草案)》延用了现行刑事诉讼法的做法,对侦查终结、提起公诉和作出有罪判决均 ,才能让法官接受或确认本方所证明的事实进而作为裁判基础的问题。在侦查和起诉阶段,不存在作为被说服者(或称之为事实接受者或认定者)的法官,当然也就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69.html -
了解详情
]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活动中,即立案、移送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和有罪判决四阶段,其证明标准在刑事诉讼法上分别以第86、第129、第141和第162 而近两年的(2007-2008年)的年均起诉率则为88.90%。众所周知,起诉率的相对降低也就意味着对于公安机关移送案件不起诉率的逐年相对提高,这一数据分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87.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机制改革的文件,对刑事和解和附条件不起诉予以肯定。这为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刑事和解进一步进行探讨提供了契机。应当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使刑事和解 例如,2007年与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协商执行暂缓,将是否履行赔偿义务作为衡量改造的重要标准。从罪犯的劳动报酬中分出一部分就业保障储备金,以实现刑满后其顺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194.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审判的全过程,许多案件在审判前的程序中就得到解决,或撤销案件、或不起诉,而这些结论的做出并非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建立在司法机关调查取证、分析判断 对证明对象的真伪性进行衡量的具体准则。 二、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状和不足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立案、逮捕、移送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和审判等几个阶段都规定了相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