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处追缴和没收要与有罪判决同时做出,而在客观诉讼程序中,依据《德国刑法典》第76a条单独命令的规定,{14}保安处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不经刑事诉讼程序即 。(3)案件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是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但新法没有做出规定。在举证责任方面,不同于英美法系民事没收程序,我国的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761.html -
了解详情
,如其不从,法院得科处义务人罚锾(注:德国法中的罚锾(日文译为秩序金)的性质不同于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罚金,罚锾本属行政处罚范畴,民事诉讼中科处罚 对拒绝鉴定事由的规定。再次,法官何时可以进行事实推定,该条仅从举证责任分配的角度进行了规制,即请求一方当事人已经提供了必要证据,而另一方既没有相反证据推翻对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711.html -
了解详情
)又称为摸索证据,[1]最早是德国民事诉讼证据调查程序中的一个概念。所谓摸索证明,是指民事诉讼中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在无法获知待证事实与相关证据的 措施对特定证据加以固定和保护并进行调查的程序。我国一直以来将证据保全的功能界定为保护和固定相关证据,为将来法庭调查中的举证和质证提供保障。相关立法亦秉承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83.html -
了解详情
极少的证人证言是当事人自己提供的,如交通肇事案件中后来找到的目击证人的证言。)。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负有主张责任与举证责任,如果当事人认为原审裁判事实认定错误, 未经上诉而直接申请再审。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82条规定:回复原状之诉,只有在当事人非因自己的过失而不能在前诉讼程序中,特别是不能用声明异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02.html -
了解详情
的分配,在整个诉讼过程中不发生转移的问题,但主观的证明责任却会根据法官的心证的变化在双方当事人之间不断地进行转换,并推动诉讼程序的进行。证明责任分层 是多么的轻视,马虎,建国初期,我国废除了国民党的六法全书,没有引进德国先进的证明责任理论,却引进了苏联的举证责任理论,文革十年,法制受到破坏,不仅践踏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3.html -
了解详情
下,法院使其负担由于拖延而引起的诉讼费用全部或一部分。《德国诉讼费用法》第39条规定:如当事人违背真实义务,致使诉讼程序延滞的,应负担因延滞而产生的 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这一系列的规定是我国立法赞同禁反言的例外规定。美国民事诉讼理论中禁反言形成的绝对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17.html -
了解详情
使检察机关的举证重要性大为降低,主观的证明责任形同虚设。{8}不仅如此,法官的职权调查还使刑事诉讼中的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相脱节,而不像民事诉讼中两者之间形成 必须成功地完成两次证明负担。 德法等国采取职权主义(非对抗式),其诉讼程序并不像英美国家那样类似障碍性赛跑,由于提起公诉时采取卷宗移送主义,有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89.html -
了解详情
的分配,在整个诉讼过程中不发生转移的问题,但主观的证明责任却会根据法官的心证的变化在双方当事人之间不断地进行转换,并推动诉讼程序的进行。证明责任分层 是多么的轻视,马虎,建国初期,我国废除了国民党的六法全书,没有引进德国先进的证明责任理论,却引进了苏联的举证责任理论,文革十年,法制受到破坏,不仅践踏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30.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的程序装置。 在传统型民事诉讼中,事实证据资料的收集、提出责任的分配,在理论上向来以辩论主义在法院与当事人进行垂直的分配,而以主张、举证责任的 道夫瓦瑟尔曼.从辩论主义到合作主义 [J].载米夏埃尔施蒂尔纳.德国民事诉讼法学文萃 [M].赵秀举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1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84.html -
了解详情
秩序的目的。因为法院通过审判活动要达到维护国家和社会秩序安定的目的,势必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中处于主导地位,方可引导民事诉讼程序步入合乎社会秩序安定需要的轨道 方法的契约等。广义证据契约还包括变更举证责任分配的契约等。(3)放弃型的诉讼契约,如当事人不起诉契约、不上诉契约、撤回起诉契约、撤回上诉契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