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立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立法工作全面展开。在民事诉讼法制建设方面,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于1950年12月31日草拟了《中华 1988年2月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王怀安主编的全国法院业余大学教材《中国民事诉讼法讲义》,该书体系结构新颖,尤其是结合司法实际运用了大量的实践材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卡佩莱蒂的研究方法受到他老师诉讼法学泰斗皮耶罗?卡拉曼德雷伊的影响。其代表作《程序与民主主义》一书从法律程序中的 被视作当事人私人的事情(PrivatsachederParteien)。而这一概念显然为1806年《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确认,正如私法自治原则为《法国民法典》规定一样。同时,个人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8.html -
了解详情
1982年)。1978年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民事诉讼法制建设工程也开始启动。1979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成立 由原告基于其诉权而提起的,当事人提起“诉”应当具备法定要件。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是不同的,起诉条件主要包括提交合法的起诉状和依法交纳案件受理费,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制度研究的范畴,而进入到程序法哲学的研究领域。应当说,我国学界关于民事诉讼模式的研究与论证还是卓有成效的。但是由于各个学者研究的视角与立足点有所区别 但并非对抗制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在陪审团审判中,证据的收集是由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负责进行的,同时当事人和代理人必须以陪审团能够理解的方式,提供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3.html -
了解详情
的24.4%.1998年的情况与前两年情况大体相当,全国法院共审理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4830284件,上诉的为285681件,占一审总数的5.9%,而 73741件,占二审总数的25.8%.根据上面的数据统计,不难看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机制的运行状况至少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9.html -
了解详情
有的专家把案件纠纷的当事人称为“冲突主体”,把行使审判权的法院称为“审判主体”。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是对等的,原告有起诉权,被告有答辩权 义务的资格。凡是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同样具有诉讼权利能力。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公民从出生开始至死亡为止都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自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0.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或替代开庭审理的纠纷解决方式(ADR)加以解决的。这些功能说明,国外民事诉讼准备程序尽管始于准备庭审,但是并不是简单的资料交换和收集,而是一个 时如双方当事人不再提出异议,便可予以认定。”;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作出了“关于做好庭前必要准备及时开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0.html -
了解详情
理念。主体理念、权利理念、平等理念、自由理念、契约理念和诚信理念分别为民事诉讼提供了人格关怀文明、节奏制约文明、机会均衡文明、意思表达文明、情感沟通 案件事实,实现当事人利益这一目的来实施。[13]这就会形成具有连带性质的“诉讼法律关系”。在公法上总是存在一部分公益色彩并不浓厚的“任意规定”,这是为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82.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出庭人员称为“检察长”、“检察员”,可以避免用传统的诉讼法术语来界定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身份的不足,而且更简洁、直接合乎法律。此外,还有学者提出检察 ,否认或忽视其作为一般法律监督者的一面,从而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等同于诉讼监督或审判监督。从这个意义上笔者将前述学者所依据的”监督权说“称为”狭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09.html -
了解详情
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真实再现争执事实实现个别实体公正的需要;其二,基于民事诉讼法向民法的靠拢,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即诚信原则必然支配程序法领域;其三, 中[11].从司法来看,诚实信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认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条中明确将诚信原则作为确定举证责任分配的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