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释明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释明是法院的实务领域中的一个极具操作性的问题,但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法官的释明权,只是在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司法 前准备阶段;(3)开庭审理阶段;(4)二审阶段;(5)再审阶段。每个阶段都可能成为对特定事项进行释明的最佳时机,例如在起诉与受理阶段,如果发现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07.html -
了解详情
讼或涉诉信访更难处理,从而将导致对司法资源的更大耗费。 (二) 事清责明原则限制了调解功能的发挥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事清责明原则是指法院在给 (二)科学合理运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 关于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理论和实务界歧见纷呈,大体可分为肯定说和否定说。本文认为,对此问题不宜笼统断定,而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04.html -
了解详情
才形成提交社会广为征求修改意见的民事诉讼法草案稿本,否则不会出台。起草小组人员意见统一,在后来的《民诉法草案》各稿本中,亦就不断地对检察机关提起或参与 课题,理论界与实务界均有不同的认识。由于各人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我认为要将各种观点完全统一,是永远不可能的。正是各种主张都有,民事诉讼法草案中写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596.html -
了解详情
学派,以对实在法(法典、法规、法条)的释义为中心,立法者制定和修改法律都会对纯粹的注释法学产生大的促进或打击,[17]当代其实并没有人坚持纯粹的注释法学 ),对于犯罪学的学科地位,罗克辛教授这样评价,这五个领域(刑法,刑事诉讼法,刑事量刑法,刑事执行法,青少年刑法)都是规范科学,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29.html -
了解详情
,以便能正常地完成国家的公诉使命。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来看,他们的刑事诉讼法都明确了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力的程序和方式,公诉职能是其基本的职能。从检察权的 民事再审抗诉监督的几点建议(一)放弃国家职权主义,限制国家公权对再审程序的干预。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私人性质的争讼,也决定了当事人而非国家在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37.html -
了解详情
时,法院也可以责令行为人从获利中适当给予权利持有人经济补偿。从我国法律规定和司法实务来看,我们在损害赔偿方面的做法是符合TRIPS协议的要求的。但这些做法主要是 损害赔偿以外的其他救济措施、证据制度等,还须作进一步的探索。《民事诉讼法》在对知识产权的程序救济方面还存在缺陷,需要立法上的进一步完善。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7.html -
了解详情
。 二、释明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释明是法院的实务领域中的一个极具操作性的问题,但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法官的释明权,只是在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司法 前准备阶段;(3)开庭审理阶段;(4)二审阶段;(5)再审阶段。每个阶段都可能成为对特定事项进行释明的最佳时机,例如在起诉与受理阶段,如果发现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47.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下,法官可通过电话联络和证据调查等工作的一种审前准备程序。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确立了证据适时提出的原则,设立了文书提出命令,即当事人有权申请法院要求 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2、抗诉再审案件;3、需要给予民事制裁的案件;4、确认婚姻关系、身份关系案件;5、其他依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21.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程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求立法者对每一项制度、措施作出尽可能具体详尽的规定。尽管现行民事诉讼法在这方面作了一定的修改,但仍未摆脱原则化的窠穴 采用了第一种立法体例,将执行程序作为单独的一篇规定于民事诉讼法中。但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制订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呼声越来越高。[4]笔者认为,从我国目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1.html -
了解详情
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一修改对起诉中断时效的规定将带来什么影响?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 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申诉处理。《民事诉讼法》第184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7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