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而惶惶不可终日,何去何从,犹豫不决。如果对他们置之不理,这些人就可能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甚至破釜沉舟,继续犯罪,继续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果能够 使刑罚特殊预防目的的实现更加顺利。 二、关于犯罪行为人自动投案的主动性 根据《刑法》及《解释》的规定,一般自首的前提是犯罪人有自动投案,即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383.html -
了解详情
制裁而惶惶不可终日,何去何从,犹豫不决。如果对他们置之不理,这些人就可能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甚至破釜沉舟,继续犯罪,继续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果能够 使刑罚特殊预防目的的实现更加顺利。 二、关于犯罪行为人自动投案的主动性 根据《刑法》及《解释》的规定,一般自首的前提是犯罪人有自动投案,即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537.html -
了解详情
期间外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一条之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的人身危险性减小,犯罪人之所以外逃后又再次主动归案,不管其出于何种动机,只要其自动投案,并将自己交付给国家追诉,就足以说明其主观上系真心悔过,人身危险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652.html -
了解详情
期间外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一条之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的人身危险性减小,犯罪人之所以外逃后又再次主动归案,不管其出于何种动机,只要其自动投案,并将自己交付给国家追诉,就足以说明其主观上系真心悔过,人身危险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42.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自首主体的范围。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从文意解释的角度看,单位并没有被排除在外。而且犯罪嫌疑人也应该包括 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2条关于根据刑法第67条第2款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66.html -
了解详情
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第一条第一项规定,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 ,为此会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达到这一目的。或者犯罪嫌疑人出于事中、事后的感谢而给予司法工作人员一定好处。或者个别司法工作人员借机向犯罪嫌疑人家属索取一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06.html -
了解详情
。5、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6、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认定为自首的,应 数量较大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七年。(3)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一)至(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030.html -
了解详情
。(1)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2)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己被司法机关发觉,但 和基准刑。1、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依法应当在三年有期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594.html -
了解详情
,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 》的规定?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447.html -
了解详情
。对该如实交待行为,笔者认为应当认定为自首。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一条中规定: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 。理由为: 1.犯罪嫌疑人的交待行为已不符合法定的自首条件 一是与自动投案的前提条件不相吻合。根据解释的有关规定,自动投案必须是犯罪事实或者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