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能给予其主体性地位。因为即使是某种自然法(不论人们对该自然法是如何具体设想的),也很难说明,一个尚未出生的人为何就必须能够成为权利 伟.诉讼法论丛: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陈刚,翁晓斌.论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7(1):190-197.) [12]例如,上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98.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在国家机关地位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在社会日益复杂、国家干预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公民的权益即构成了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法院地位的崛起某种程度上是 为目的的救济法。 1.法院仅受理当事人权利受到损害的民事诉讼案件。《民事诉讼法(试行)》明确规定提起诉讼的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企业事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6.html -
了解详情
所谓起诉要件,又称起诉条件,是指发生起诉效果的必要前提。也即,诉的提起因适法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包括诉状所必须依法载明的事项、依法 。而第111条的规定属于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形应当如何处理的问题。其中的有关情形涉及对于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进一步阐述,如第111条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53.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缺席审判的,缺席的当事人有权提出异议、提起上诉或申请再审。 (三)程序参与原则在非讼程序中的适用 在民事诉讼中,非讼与争讼相对,其特定的 的突袭,主要是指法官在对程序事项或实体事项按照诉讼法或实体法作出裁判之前,对于如何适用法律规范,应当给予本案当事人及相关第三人表达意见和做出解释的机会。比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6.html -
了解详情
的现象。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一审与上诉审程序,进而更好地协调一审与上诉审的关系,并充分发挥一审与上诉审的功能,已成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不能不加以 法郎以下的也实行一审终审。而根据1998年12月28日修改新民事诉讼法典的法令规定,在大审法院和小审法院提起上诉的最低限额提高到25000法郎。诉讼标的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7.html -
了解详情
着不完善的地方,不仅规定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有些甚至是空白,因此如何理解法律的精神,如何适用现有的法律规定,就会出现差异。而在纠纷解决过程中,法律适用 前提下,凡不符合上诉条件的当事人不得提起上诉,从而使该案经过一审法院裁判后,裁判即产生既判力。从世界各国的民事诉讼立法来看,一般是通过限制上诉审案件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48.html -
了解详情
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我国法院系统由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组成。 ,第334页。 [3]前引[1],顾培东书,第83页。 [4]我国民事诉讼中法院内部普遍采用请示、汇报等非程序做法,如果说只是基于法官素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010.html -
了解详情
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法律也未对使用错误如何处理作出规定。这些关系到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强制措施的使用基本处于一种缺乏 的环境保护法,1972年噪音控制条例和危险货物运输条例等,均授权检察官提起相应之民事诉讼。 [13]民诉法第112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90.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①]诉讼实践中,民事案件由一方当事人(原告)提起,针对另一方当事人(被告)而提出,他被主张没有尽到对原告所负的 基于不方便法院的规定或长臂管辖的规定而拒绝行使管辖权或积极行使管辖权。其次,民事诉讼中如何适用法律是联邦制引发的又一问题。联邦制要做的主要决定是在州法院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1.html -
了解详情
开枪或向对方开两枪。因此,应当如何正确把握释明权的运用的确是一个在体制转型过程中或转型后值得深人研究的问题。 民事诉讼体制转型是人们关注释明问题的 了法律意见。在德国民事诉讼的实践中,如果法院在没有通过释明让当事人予以明确陈述的情况下即作出判决的,当事人可以以法院没有行使释明权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