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承担着客观义务),那么司法实践中的业绩考核制度则把检察官由积极的、客观的参与者变成了只追求定罪结果的当事人。[54]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 达成一致意见,律师还有被卷人民事诉讼或者被投诉的风险。其次,辩护律师退出代理关系受到严格的限制。与被告人可以自由解除与辩护律师的委托关系不同,辩护律师主动解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88.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认为:如果法院或诉讼当事人对电子数据的可信性有怀疑,可以由法院指定专家进行鉴定,辨明其真伪,然后由法院确定其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9] 对此, 。会后的倾向性意见是:民事证据法的体例应当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电子数据。 在2003年1月18日至1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83.html -
了解详情
地去探究,而应由那些与案件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诉讼各方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通过对抗而得以揭示。在一个典型的当事人主义审判程序中,控辩双方所进行的活动 为由从重处罚;法庭调查中,控辩双方向被告人、证人、被害人或鉴定人的讯问或询问都必须经过审判长批准;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书面证据仍在广为运用;交叉询问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77.html -
了解详情
将证人定义为储存有案件事实信息,并且以口头言词陈述的方式在法庭上输出这些案件事实信息,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诉讼当事人以外的自然人[14],是比较准确、合理的。 着主观因素,即主客观相融合的特殊的案件事实信息。 第四,证人证言缺乏稳定性。证人证言是作为证人对外输出的一种信息而存在的。信息毕竟不是证据本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91.html -
了解详情
不足。 虽可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我国真正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民事诉讼制度是在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颁布后。虽经修改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作 对下级法院已作出的尚未生效的裁判,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复查审理的制度。为了保障裁判公正,各国民事诉讼法上都建立了上诉审程序,以其作为防错与纠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2.html -
了解详情
尽管两大法系在刑事证明目标上存在差异,但是,诉讼的首要目标在于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端的观念渐成共识。其次,传统的报应刑罚观已经为目的刑罚观所取代。尤其 第327条规定,检察官和被告人或辩护人达成合意并把某种文书的内容记载为笔录作为证据提出时,法院可以将该笔录作为证据采用。参见《日本刑事诉讼法》,宋英辉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90.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解释中,中国最高法院一度将非法证据的表现形式作为是否排除的标准。也就是说,对于侦查人员非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言词证据,法院不得 实体性裁判活动。 这种初步审查程序有些类似于民事诉讼中的立案程序。在这一程序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提出有关的证据或者线索,以说明侦查人员实施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90.html -
了解详情
第2004-204号法律第106-4条之规定,预审法官应当在提供各当事人鉴定结论的同时,告知当事人可以为补充鉴定或反鉴定提出意见或请求并确定期限,考虑到鉴定 ,强调专家证人的中立性,从源头上保障科学证据的质量;第二,加强了法官对程序的控制,防止当事人之间的过度对抗将司法裁判转变成竞技场。在民事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4.html -
了解详情
格出版《在证人席上》(On the Witness Stand)一书,率先鼓吹在法律诉讼的目击证人质证程序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但是该书很快激起了威格莫尔 不再仅仅关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而是扩展至涉及事实调查问题的各类程序,比如仲裁程序和行政裁判庭程序等。 最后,从研究方法来看,证据科学作为多科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34.html -
了解详情
调查。根据第七十七条第(五)款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和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证人证言 阁无本次交通事故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一)国家机关、 ...
//www.110.com/ask/question-4159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