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有:刑罚不具有人们所期望的威慑力和一般预防效果;一般预防与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相悖;过于看重刑罚的一般预防作用,不利于刑罚公平和正义目标的 ). [10]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王良顺.论量刑根据[J].法学家,2009,(5). [12][德]汉斯海因里希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16.html -
了解详情
罪并罚并不会轻纵罪犯,能够满足罪责刑相适应的公正需要,倒是并罚肯定论者有时会轻纵罪犯。如多次普通强奸罪,若按照并罚论,则只能判处有期徒刑,而依照一 应并罚与需要灵活处理的具体情形。贯彻其中的就是刑罚的正当化根据(尤其是罪刑相适应原则)与刑法分则的明文规定。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同种数罪做出不同的处理,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86.html -
了解详情
努力。罪刑相当原则是近现代刑事立法中的一项主要原则。它又叫罪刑相适应原则。 关于罪刑相当原则,在我国历史上是很早就被提出来的,如春秋战国时的墨子就 ,更有力量对抗被害人及人民群众的防卫,更易逃避司法机关追究其责任;(5)在罪责扩散心理的支配下,共同犯罪更易使社会上不稳定的分子和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51.html -
了解详情
工具,不仅很难在缓和情与法的紧张关系、实现罪责刑相适应方面有所作为,而且不无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之嫌。退一步说,将此种解释视为立法原意 主编:《苏维埃刑法总则》,法律出版社1955年版,第458页。 [48]在立法论上,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程序要求则过于苛刻。一方面,最高法院因此不堪重负;另一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5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典在第1条开宗明义地规定,行为非经法律明文规定犯罪及刑罚者,不得定罪科刑; 1971年修正的西班牙刑法典第23条规定,犯罪及过失罪法律无明文规定者不罚 的一体论的得宠,罪刑相适应原则重新得到了立法上的认可,刑罚个别化原则退居次要地位。1971年修订的瑞士刑法典第63条规定,法官依行为人之罪责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9.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三、教唆同案犯包揽罪责不构成妨害作证罪 尽管妨害作证罪的构成要件要素非常宽泛,如上所述,妨害作证罪的 刑法上的重复评价将一个定罪量刑事实反复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结论可能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使被告人承担明显不利的后果,因而,在刑法解释和适用上应该被禁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072.html -
了解详情
种治国方略、理想和目标,也是一种重要的立法和司法原则。它对我国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等原则的贯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是宪法规范的影响。例如 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8页。 [10]参见卢建平:《刑法宪法化简论》,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第4期。 [11]参见马长生、李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6800.html -
了解详情
治国方略、理想和目标,也是一种重要的立法和司法原则。它对我国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等原则的贯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是宪法规范的影响。例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8页。 [10] 参见卢建平:《刑法宪法化简论》,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第4期。 [11] 参见马长生、李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10.html -
了解详情
而主客观相统一的罪责理论才是我国中止犯承担刑事责任的唯一正当依据。关于中止犯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的理由,域外主要有金桥理论、恩惠或褒奖论、刑罚目的论、责任 的其他形态的特征,有必要以专门法条对犯罪中止加以规定;第二,是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目的的需要,因为中止犯与构成其他犯罪形态者具有不同的社会危害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305.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上妨碍了刑事活动中民事赔偿优先原则的贯彻实施。 5.必并制罚金刑立法可能罚不当罪。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要求主刑与罚金刑的总和刑罚与犯罪相当,在总和 演习刑事政策》,青林书院新社1992年版,第317页。 [5] 李洁:《论中国罚金刑的改革方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1期。 作者简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