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构成故意伤害罪,系共同犯罪。按照各自责任、情节轻重,分别对三被告人判处不同的有期徒刑。最后一位到案被告人吕国升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向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 案件的终结。因此,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自首和立功的司法解释之自动投案之解释: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三、从社会角度来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78.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两种情况:即“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和“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 ,也无从谈起。但“犯罪以后”是指犯罪行为实施以后,而不仅指犯罪行为处于完整形态的犯罪既遂,还包括了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等犯罪形态。从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40.html -
了解详情
煌ü芾矸ü妫?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使1人死亡,且肇事后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是无疑的。但对被告人黄某肇事逃逸后,将车开到修配厂进行修理,自已也离开了 投案。综上,因为本案被告人既不符合《解释》关于标准自动投案的要求,又不符合视为自动投案的要求,故不应认定为自首。 #p#副标题#e# 评析:笔者认为:要正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710.html -
了解详情
理解投案?1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自动投案解释为: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 之一应当将节约司法效率包括在内,只要有助于查清案件,把握侦查方向,都应当认定为自首。但是,您是否考虑过对坦白立法? 黄:坦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酌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37.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故意伤害罪,系共同犯罪。按照各自责任、情节轻重,分别对三被告人判处不同的有期徒刑。最后一位到案被告人吕国升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向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 案件的终结。因此,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自首和立功的司法解释之自动投案之解释:“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三、从社会角度来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218.html -
了解详情
座谈会纪要》 与上述《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具有相同法律性质的《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法[2003]167号)主要就挪用 单位没有自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对该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认定为自首。 二、司法解释中的基本立场 (一)关于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66.html -
了解详情
座谈会纪要》 与上述《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具有相同法律性质的《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法[2003]167号)主要就挪用 单位没有自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对该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认定为自首。 二、司法解释中的基本立场 (一)关于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59.html -
了解详情
改过自新,不致隐匿在社会上继续犯罪,分化瓦解各种共同犯罪,进而有利于节省司法机关有限的人力、物力,促使刑事案件得以及时侦破和迅速审判,节约司法成本。如果将 自首,可见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成立自首的两个必要要件,缺一不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58.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实践中,对于犯罪分子作案后,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并接受国家审查裁判这三个条件的,都认为是自首。这是关于自首的第一个明确规定。但仍只 的就可以认定。这种判断也是符合刑法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如《解释》第一条第(一)项规定: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305.html -
了解详情
。这分别是一种党内执纪措施或者行政调查措施。对于经过纪检监察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由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从而转入刑事诉讼程序。目前检察机关 的第一个条件,亦即自动投案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