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证言的取得是否合法。如询问人有几个,询问时是否单独进行,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刑讯逼供、引诱、欺骗,询问地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证人是否签名或按手印。 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受公安、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者委托,对案件中需要解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作出的结论。主要有法医鉴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8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确实是通过排除合理怀疑以达到内心确信,加上对证明结论的确定性所具有的客观意义的评价来检验的。司法主体如何形成内心确信、排除合理怀疑呢?这是司法主体对 仍不能完全明了,只能在法庭上照本宣读。检验、鉴定人员是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他们对检验、鉴定的发言最具有权威性。他们到庭进行说明,能减轻公诉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29.html -
了解详情
、信用证明等证据也必须让对方当事人知情,若当事人对鉴定人的资格证明等存在疑问,可以向法官提出,由申请鉴定的当事人再进行举证,或由鉴定人进行说明。再如在自白 做法值得我们在改革时予以借鉴。 (二)心证公开 所谓心证公开,即法官认证的结论和理由应当向当事人乃至社会公众公开。正如龙宗智教授所言,如果作严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8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查明、证实、指控和认定案件事实,公安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委托权威的鉴定机构,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证据进行审查的 其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研究其历史发展形态;研究其获取、提交、质证、认证的系列过程。 【作者简介】 邱爱民,扬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注释】 [1]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22.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作为进路,通过增加当事人的权利,承认当事人自行启动鉴定(私人鉴定)程序的权利以及鉴定的申请权,特别是审判中对鉴定结论的质证权,依靠当事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促进 主审法官在开庭前曾就鉴定问题咨询过其他多位司法鉴定专家,因未得到确切意见,对庭审中两种对立的鉴定意见无法认定,以至出现我们上午听支持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14.html -
了解详情
克服一种倾向:在国家机关公文等有罪证据出现重大疑问的场合,怠于行使法庭调查职权,怠于借助司法鉴定、重新取证等查证手段消除疑问,在证据裁判过程中 只要坚持以“程序公正最大化”为出发点,以刑事诉讼的立法目的和制度宗旨为指导,合理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充分发挥现有法律规范和证据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得出的认证结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951.html -
了解详情
有两个前提。首先,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本案被告人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结论,经过庭审质证后,双方均无争议,即可当庭认证,被告人闫某便只能被判决宣告 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本案被告人闫某经过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和刑事诉讼等法定程序,确认其为处于疾病期的精神病人,依法不予刑事处罚。但如何在判决主文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94.html -
了解详情
的目的和功能包括:能让人阅读;可长期保存;可复制;可通过鉴定签名对内容加以识别和确认;是司法机构可以普遍接受的形式等等。通过将电子交易合同的电子信息 书证,这是一个需要技术和主观认识不断提高的问题,目前恐怕难以作出统一的结论。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证据效力问题将会变得更加复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5.html -
了解详情
把审判委员会的程序和结论强加于合议庭。发动程序的权利/力对于制度利用者的价值常常甚至于比程序设置本身更为重要。进一步说,笔者对审判委员会参加个案审判可能维护司法独立 不承认自由心证,这是法官不敢公开他们的综合判断证据和事实思维过程的原因之一。为了迫使法官公开认证过程,法院在改革中发明了“一事一证”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确实是通过排除合理怀疑以达到内心确信,加上对证明结论的确定性所具有的客观意义的评价来检验的。司法主体如何形成内心确信、排除合理怀疑呢?这是司法主体对 仍不能完全明了,只能在法庭上照本宣读。检验、鉴定人员是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他们对检验、鉴定的发言最具有权威性。他们到庭进行说明,能减轻公诉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