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规则缺乏衔接;从质上看,我国民事诉讼法是从限制的角度来规定处分权的。在我国,处分原则作为一种基本规范强调了当事人对自己权利处分的合法性。当事人处分的 ,被上诉人也未必就乐于使用,他可以等待审理结束,如果结果对其不利,再申请再审也不迟。同时,本来因为再审的任意性而导致的诉讼效率的低下和成本浪费,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95.html -
了解详情
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的规定,这标志着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民事诉讼中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 下,法官若疏于审查,将非法证据运用于事实的认定,当事人即可对判决的合法性提出质疑,通过上诉甚至申请再审来撤销这一不合法的判决。在这一方案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3.html -
了解详情
①恶意诉讼调解的表现是:在多数情况下,调解是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后,再诉至法院,有的案件当事人恶意串通,为逃避他人债务以诉讼调解的方式转移财产 民事判决、裁定并未并列。这样不仅使生效的民事诉讼调解的监督处于空档,而且遭受恶意诉讼调解损害的第三人无法申请再审,也使人民法院纠正恶意诉讼增加了难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04.html -
了解详情
。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中,可以由法官酌情确定举证期限,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当事人协商一致时,可以共同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协商的举证期限进行 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发现的证据,以新的证据为由申请再审的,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再审中的新的证据提出的时间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46.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是否具有可处分性的标准,明确哪些民事案件应当适用阐明权制度。除此以外,亦应从诉讼事项、主体范围、基准等三个方面对阐明权的适用范围进行限定。[15] ( 们倾向于认为,应通过适当强化和规范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弱化审判监督制度所具有的浓重的职权色彩,达到既能保障当事人的救济权,又能维护裁判权威的效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19.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受理。 20、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没有达成拆迁安置协议的拆迁纠纷,人民法院是否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 作者:张雅芬,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高级法官,吉林大学法学学士。 离婚案件遗漏税子女抚养的处理,法律文书生效后,当事人应另案主张还是对案件申请再审?答:告之当事人另案起诉。 4、探视权纠纷应如何执行?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47.html -
了解详情
: (一)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双方平等的诉讼权利 1. 当事人双方共同享有的诉讼权利。如,请求司法保护、提供证据、进行辩论、提出上诉、申请再审与执行等 》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9.html -
了解详情
了民事诉讼的证明活动应当以客观真实为追求的目标。但就具体的民事案件而言,诉讼的目的是公正及时地解决民事争议,这决定了法院只能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 权益,维护生效裁判的相对稳定性和严肃性,对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应当解释为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以新证据申请再审的,其新证据只能在申请再审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5.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适用普通程序,什么案件适用简易程序规定并不明确。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42条规定,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但确定 权受到公权的严重干预。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引起再审的主体有以下多个方面:①当事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7.html -
了解详情
它应该是而且只能是当事人申请再审或申诉的法定理由之一。其行为无疑是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上积极参与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具有严重的违法性,是对监督权的扭曲。 并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法院和检察院却有很大的程序决定权。尤其是检察院对民事案件的抗诉更具有主动性、随意性,其直接后果便是在履行抗诉监督职责时以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