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的行为入罪,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3.对于犯罪的主观要件规定不明确。刑法219条并未明确应知的含义,导致过失是否可以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存在争议 同样的罪名及量刑档次下进行规制。现行刑法的做法有违罪名设置的一般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难以充分发挥刑事制裁在惩治商业秘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方面的应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380.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本原则高度只有量刑适当,才能真正体现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事案件的处理才有可能让被告人及其亲友、被害人和公众服判,实现刑罚制度与犯罪 本身也亟须对一些术语在立法中明确界定,这不仅对定罪量刑,而且对公众预知法律的精确含义,增强刑法的安定性、可预测性乃至保障人权都是不可缺少的。 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35.html -
了解详情
内涵。 宽,指宽缓、平和。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当轻则轻,指对于轻微犯罪,应处以轻缓的刑罚,这是罪责刑适应原则的题中之义,是刑法公正的体现; 的论述: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因此,刑罚和实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662.html -
了解详情
归责要素的概念 界定刑事责任归责要素的概念,首先必须明确刑事责任归责基础的含义。所谓刑事责任的归责基础也就是刑事责任的根据,它旨在说明犯罪人应负刑事责任的理由 在刑法第4条和第5条,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注:参见赵秉志主编:《新刑法典的创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93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89.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因为不同的观点都认为自己遵循了罪刑法定的原则,正确把握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涵义,应当充分考虑的是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7] 《刑法》第133条规定因逃逸致 版,第286页。 [3]吴学斌、王声:《浅析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载《刑事法学》,1999年第2期。 [4] 张明楷:《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456.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因为不同的观点都认为自己遵循了罪刑法定的原则,正确把握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涵义,应当充分考虑的是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7] 《刑法》第133条规定因逃逸致 版,第286页。 [3]吴学斌、王声:《浅析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载《刑事法学》,1999年第2期。 [4] 张明楷:《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89.html -
了解详情
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定了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对这个定义的含义可以进行以下分析:(1)人格是具有动力性的 人身危险性。量刑大体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确定基础刑期,第二步是调整基础刑期。第一步侧重的是寻找与罪行相适应的法定刑幅度,第二步则是根据罪行之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80.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证据证明,有证据也不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财产或支出的来源。这里来源不明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财产或支出来源的方法司法机关没有查明,巨额财产或支出是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这明显地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因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本质上与贪污罪、受贿罪是一致的,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其巨额财产往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08.html -
了解详情
,放任不管,而有的行为人只是不认真履行职责,马虎草率,两者的责任应该不一样,否则违反罪刑相适应原则。司法实践中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对完全没有履行职责的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量使用概然性条款,大量采用弹性构成要件(如罪行重大,情节严重、情节恶劣、情节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情节较轻等),广泛使用概然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刑和承担的刑事责 任相适应”,这就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这里的罪行主要是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包括客观危害和主观恶性”。 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刑法解释分为 释法性解释和造法性解释,二者的区别在于是明确条文用词的含义还是创设一个新的规范。非法经营虽然可以根据具体的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9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