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 取证权偏重于对被告人有利证据的收集。依照法律职责,律师进行证据调查,不应当寻找和收集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这样容易混淆律师的抗辩职责,而充当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786.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就发现真实而言,在证据的收集和提供上似应以当事人为主、法官给予必要协助的模式为优。在民事诉讼中,调查收集证据的责任无论如何应当主要由当事人 借款已还时,上海市杨浦区法院通过心理测试断了疑案;2003年7月23日的《人民法院报》报道,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测谎”鉴定解决了一起有关借贷纠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9.html -
了解详情
调查取证,也影响诉讼效率。由于法官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证据的收集和调查工作,从而造成案件大量积压,每年都要到年终突击积案,从而影响了诉讼效率。 方式改革实论》第63页。 [11] 参见徐功勋:“试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司法监督及其权力界限”,载全国人大 第379页。 [12] 肖扬:“人民法院开展集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43.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的特点,不重视对罪轻和无罪证据的收集。一是对嫌疑人罪轻、无罪的辩解不予调查或者采取回避态度,认为嫌疑人是狡辩、态度不老实。特别是最初 等检验、鉴定结论。7、被害人、目击证人陈述确认犯罪嫌疑人,或者辨认确认犯罪嫌疑人的笔录。无目击证人案件唯一被害人,或被害人死亡案件唯一目击证人辨认确认犯罪嫌疑人笔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481.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但又要防止以当事人的举证代替人民法院对证据的收集、调查。补充说认为,当事人是举证责任的主体,人民法院不负举证责任,证据原则上由当事人提供, 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96-97页。 [9]马国贤、樊玉成:《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精解》,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20-121页。 [10]《若干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874.html -
了解详情
万元。[15]由此可见,本案中侦查人员以被告人不交代就要追究无辜近亲属刑事责任的方式对被告人实施了威胁,俗称亲情逼供。这种威胁性取证方式突破了社会最基本 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251.html -
了解详情
要通过许多行为方式或者手段来实现。在这种情形下,行政调查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前了解情况和收集证据的重要程序环节,目的是依法公正查明事实真象,为作出合法 ,其不仅要依赖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调查,还要依赖对其他知情人的调查,以及对许多与该案件有关物品、场所等的收集调查。行政机关依职权启动程序进行调查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07.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融入了科学发展观思维,把案件质量放在首位,沿着刑事诉讼过程,从证据意识、证据观念到证据的收集、固定、扣押、保管、移送、质证、认定等各个环节做出全面、 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非法言词证据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明确了启动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的初步责任 第三,明确了应由控方对被告人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93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中,要指望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将更多的办案精力投入到量刑证据的收集上,确实是不现实的。侦查机关只有对案件的侦破不存在悬念,检察机关也只有对案件的 更多的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 侦查机关在收集犯罪证据的同时,一般也会注重法定量刑情节的调查,并将相关的量刑证据纳入案卷之中。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中也会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55.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陈述或证人证言,应当予以排除。 二、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 为了确保证据真实、合法,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审查判断、查证核实等, 证言,应当予以排除。 在法院审理阶段,依据规定,对证据的合法性发生争议时,由审理案件的同一审判组织进行调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程序启动与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4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