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宏观认识首先便是属于后世所称的法理学问题或法理学范畴。在中国,法律产生以后的夏商周时代,思想家们首先思考的就是法从何而来、有何作用,以及法的原则等法理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张国华主编:高等学校法学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1982年版,第413页。参见魏源:《海国图志》,张国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7.html -
了解详情
却难以摆脱琐屑考据的樊篱,更没有深入到具体的部门法律领域。再如杨鸿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虽然已经显示了法律专业之功底,并且有意识地用现代法理来重新认识 几篇相关的论文而已,不禁令人感到唏嘘。与此同时,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却很值得我们思考。 依笔者所见,似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首先,从政治上看,辛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537.html -
了解详情
年版,第486~488 、495~496页。 [14]参见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1页。 [15]前注5,第27 :从权力制衡角度探索监督理性质疑现行检察监督兼及权力监督系统的历史学、比较学思考,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3期。 [23]《列宁全集》(第43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411.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中国持续几千年来各个时代所有支配法律内容全部的根本原理。([2]杨洪烈《中国法律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1998年影印P1)总体而言,这种能够“支配 的,就此而言,人是历史的囚徒。我们的问题,我们的信念,已及我们的思考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在某一个传统中进行。……不同的是,满清政府并非出于对传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0.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中国持续几千年来各个时代所有支配法律内容全部的根本原理。([2]杨洪烈《中国法律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1998年影印P1)总体而言,这种能够“支配 的,就此而言,人是历史的囚徒。我们的问题,我们的信念,已及我们的思考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在某一个传统中进行。……不同的是,满清政府并非出于对传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2.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中国持续几千年来各个时代所有支配法律内容全部的根本原理。([2]杨洪烈《中国法律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1998年影印P1) 总体而言,这种能够“支配 的,就此而言,人是历史的囚徒。我们的问题,我们的信念,已及我们的思考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在某一个传统中进行。……不同的是,满清政府并非出于对传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法律发达史》页10.商务印书馆,1930.[20]参见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37.[21]原书无标点,见程树德:《九朝律考》, 强:“中国法律史研究取向的回顾与前瞻”,载《中西法律传统》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更边缘也更具反思性的著作,参见徐忠明:《思考与批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从上到下的思考与转变。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美国比较法学家和法制史学家伯尔曼的话,在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引用率相当高的 寿彭译 商务印书馆③高鸿均 《清华法治论衡》 清华大学出版社④谷春德 《西方法律思想史》 中国人大出版社⑤夏勇 《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⑥与现在所讲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53.html -
了解详情
,从上到下的思考与转变。“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美国比较法学家和法制史学家伯尔曼的话,在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引用率相当高 寿彭译 商务印书馆③高鸿均 《清华法治论衡》 清华大学出版社④谷春德 《西方法律思想史》 中国人大出版社⑤夏勇 《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⑥与现在所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53.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只依据几部律典而贬低唐以后法律制度的发展。 法律思想是中国法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法制史必须与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相结合,这样才能深刻揭示法律形成 前提。已发现的数百万字少数民族习惯法,引起了我们对法律起源的思考;现存的极其丰富的民间规约和民事法律资料,使我们感到在这个领域研究中的一些偏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