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冒用诈骗以盗窃罪论处,那么挂失之后的冒用诈骗就没有必要和理由另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至于挂失之前或挂失之后,财产损失风险责任在持卡人和发卡银行之间 取得了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的信用额度内等额资金的使用权。如前述“长城消费信用卡”的个人信用额度为5000至5万元人民币;公司卡的信用额度为5000至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69.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为犯罪,应当按照民法中的不当得利行为处理。 作出上述认定的理由在于,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素中必须具有被骗者,且被骗者实施了自愿交付财物的行为,该 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严厉打击。当前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信用卡业务缺乏统一完整的法律规定,除了最高人民法院于1996年和2009年分别颁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264.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为犯罪,应当按照民法中的不当得利行为处理。 作出上述认定的理由在于,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素中必须具有被骗者,且被骗者实施了自愿交付财物的行为,该 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严厉打击。当前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信用卡业务缺乏统一完整的法律规定,除了最高人民法院于1996年和2009年分别颁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935.html -
了解详情
这样一来,司法实践中就会遇到以下三个难题:当实施两种不同形态的信用卡诈骗,但是数额不够各自的起刑点,但是总额达到某一种形态的起 责任不应只由持卡人承担[J].社会观察,2010, (1). {3}冯涛.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及立法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 (1). {4}[美]乔恩R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46.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诈骗行为过程中,可能对行为对象和因果关系产生认识错误。 (一)对象错误 我国的信用卡涉及三方当事人,即发卡行、持卡人与特约商户。这三方当事人之间具有各自不同的复杂法律关系,正是这种复杂的法律关系,导致信用卡诈骗罪中,直接的被欺骗者与财产受损失者,即行为对象与其实际侵害的对象不一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82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都要采取虚构身份、虚假签名等欺骗手段实现取得财物的目的。由此看来,行为人盗窃信用卡的行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并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后来的使用行为 应从以下方面予以完善: 1.关于犯罪主体的立法完善。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 2.关于犯罪客观行为的立法完善。(1)应将盗窃信用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7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都要采取虚构身份、虚假签名等欺骗手段实现取得财物的目的。由此看来,行为人盗窃信用卡的行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并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后来的使用行为 应从以下方面予以完善: 1.关于犯罪主体的立法完善。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 2.关于犯罪客观行为的立法完善。(1)应将盗窃信用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66.html -
了解详情
蒋明亮。 [审 判] 2005年3月11日,睢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张海堂犯诈骗罪,向睢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睢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海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信用卡并不具有取款功能,也就谈不上对国家金融秩序的侵害了。因此,信用卡诈骗罪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有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也有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50.html -
了解详情
张贷记卡到取款机上取款,且取得与上述同样数额的款项,则对行为人只能以信用卡诈骗罪一罪定罪处罚。这种同行为不同罚的做法,显然有悖于刑法的精神。另外, 。如上文所说,《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从1999年颁布至今已有近五年时间,信用卡指可透支的银行卡已得到普遍承认,在这种背景之下,依然追求所谓“立法原意”,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57.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牵连犯的构成原则。 (3)刑事立法应具有协调性,与其性质类似的信用证诈骗罪可以由单位构成,而信用卡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在立法上明显不协调。 为此,我们建议,刑法在 可分为善意的骗领和恶意的骗领,二者的区别在于领取信用卡时是否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是手续上的不完善进行骗领的,行为人在领取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2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