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逻辑前提依法改判是现代民事诉讼中的一项较为普遍的制度,也是法院所享有的审判监督权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为一种由上级法院监督下级法院行使裁判权的方式 权和再审改判权改判权既可以发生在二审程序中,也可以存在于再审程序中。《民事诉讼法》第184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6.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的无序,并进而导致实体上的不公。3、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弱化了审判监督机制对司法不公的防范作用对于一个案件而言,判决可能会导致一方当事人因不服而上诉 。笔者认为,应当尽快制订相关规则,以求对调解进行严格的程序规范和重新定位。三、严格规范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真正落实自愿、合法原则如前所述,我国现行民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18.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不需证明。由此可见,司法认知在国外都已有了明确的立法,概念也很明确。司法认知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国也逐渐受到关注。对于司法认知度 认为,民事诉讼司法认知,是指在民事诉讼的审判过程中,法官对于案件审理应适用的某些特定事项,按照一定的程序,依职权或依申请确认其真实性,并将其作为审判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259.html -
了解详情
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 郑治虎 再审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审判程序中争议最大的一个程序,本文拟对其基本制度及缺陷加以阐述并提出一些改进设想。 一、 自行提起再审纠正原判就较困难,因此,这种由原审法院自行再审的程序,在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体系中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而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纠正下一级法院错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8.html -
了解详情
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小额诉讼的基本理念问题加以研究,然后指出我国民事诉讼中建立独立的小额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探讨在我国建立小额诉讼 、裁定;对小额诉讼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禁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 (5)完善和保证强化执行制度 当前我国司法活动中面临的另一重要问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87.html -
了解详情
论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之不足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杨秀华调解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法院调解是由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法》直接规定的,它的目的是 与庭前法官分开设立,并且把调解置于庭前准备程序之中,可让有限的高素质法官专门从事庭审程序中的审判工作,以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明确调解期限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3961.html -
了解详情
凡属于民事权利义务争议而引起的民事案件,都可适用调解方式解决;从诉讼程序上来说,在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中,都可适用法院 的解决奠定思想基础。然后,由审判员引导双方当事人就如何解决纠纷进行具体协商,协商的方式可以当庭进行,也可以庭外进行。当事人协商时,审判员一般应参加,进行正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35.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裁定。但在司法实践中,迳行裁判被用得太过普遍。 五、完善公开审判制度的几点思考 1、建立审前准备程序。将审前准备 .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研究综述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邓建民 周瑶.论民事诉讼中的公开审判制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第11期. [5]马继红.浅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01.html -
了解详情
一经出台,再次在我国司法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关于民事审判方式和制度的改革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在此,我想对民事诉讼中的庭前证据交换规则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 (一)庭前证据交换不能替代庭审程序 庭前证据交换只是庭审准备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庭审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具有各自独立的职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4.html -
了解详情
四个方面的特点:(1)属于审前准备程序的范畴。西方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一般都安排在审前准备程序;(2)证据交换主要由当事人进行并主宰。法官只 还是比较粗糙的,远不能说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了证据交换制度,具体表现如下:1、规定主持证据交换的主体为审判人员,这一规定太笼统。尽管排除了书记员可以主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