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该证据。因此,在立法上,必须明确规定证据排除后的法律后果,这样,双方当事人才能更好的完成举证,也才能更好提供适格的证据,从而减少证据收集的时间, 》,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6期。 [8]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肖建华、肖建国、金殿军、王德新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63.html -
了解详情
的困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长期以来,对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狭隘认识的结果。 我国1982年宪法第129条和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 的利益、享有诉权是适格当事人而已。 (三)民事诉讼结构对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法律地位的制约问题 上文已述,如果民事诉讼是诉讼法和实体法共同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4.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解决争议。因此,一般来讲,应当以当事人是否是所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即本案诉讼标的)的主体,作为判断当事人适格与否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只要是民事法律 重述》[J],《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7]参见《民事诉讼法》一书第三章诉中关于诉讼标的的内容,张卫平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0.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即结果责任。在先行立法的司法解释中,它首次明确的肯定了民事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弥补了民事诉讼法的不足。但是该 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该规定具有一般的普适性意义。罗森伯格的法律要件分类说在合同权利义务争议的举证责任分配上得到了全面贯彻。需要说明的是有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82.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和资格。一般而言,只要是了解案件事实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在德国民事诉讼法中,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作为证人,当事人的孩子、配偶、职员等都具备证人资格, 传闻的可靠性令人怀疑,并且其危险性很大,明确规定的优点是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最好是非传闻,促使当事人提供适格的证据,提高诉讼效率。 第七:明确规定排除品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62.html -
了解详情
陈述的能力要求也是按照对证人的要求设定的。因此,当事人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表达即可陈述案情,作出自认;再次,在某些国家的民事诉讼法中,已明确地将自认规定为 》,有斐阁1974年版,第446页。 [24]证据能力也称为证据适格,指能够作为证据加以使用的资格。 [25]转引自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1.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并不当然受其约束。例如,就诉讼成立要件之事项、当事人适格之事项等为自认的,均不产生自认的效力,法院仍应依职权进行调查,不受当事人自认的 : 1、完善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据立法,在刑事诉讼法第42条、行政诉讼法第31条、民事诉讼法第63条所列举的证据种类中,增加公诉人、自诉人的自认和当事人及其他厉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9.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并不当然受其约束。例如,就诉讼成立要件之事项、当事人适格之事项等为自认的,均不产生自认的效力,法院仍应依职权进行调查,不受当事人自认 : 1、完善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据立法,在刑事诉讼法第42条、行政诉讼法第31条、民事诉讼法第63条所列举的证据种类中,增加“公诉人、自诉人的自认”和“当事人及其他厉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31.html -
了解详情
实体判决要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当事人实际存在;(2)具有当事人能力;(3)当事人适格(正当当事人);(4)当事人实施起诉行为;(5)实施了有效 ,法院不得发问。判明这一点往往是很困难的。在德国民事诉讼法制度中,法院未使当事人的陈述明确而即作出判决的,当事人可以法院没有行使释明权为由提起上诉,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集团并不具有实体法上的民事主体资格,而是在诉讼程序中拟制的、具有独立诉讼主体资格的、诉讼中的当事人。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直接促进了私人 解释中未对这一诉由案件能否适用《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的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问题做出明确规定。[14]其次,下级法院也倾向于在中国目前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8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