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确认与保护的人格权均是具体人格权。较早得到民法确认的是生命权、身体健康权、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权,之后产生的一些新的具体人格权如姓名权、肖像 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4546页。 [9] 李震山:《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修订版,第13页。 [10] 司法院大法官书记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159.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确认与保护的人格权均是具体人格权。较早得到民法确认的是生命权、身体健康权、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权,之后产生的一些新的具体人格权如姓名权、肖像 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4546页。 [9] 李震山:《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修订版,第13页。 [10] 司法院大法官书记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620.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确认与保护的人格权均是具体人格权。较早得到民法确认的是生命权、身体健康权、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权,之后产生的一些新的具体人格权如姓名权、肖像权 要求国家机关除了履行消极义务不侵害个人的人格尊严之外,还要求国家履行积极义务创造保障人格尊严的制度和社会环境。 就古典宪政肇始言,基本权利之防御功能为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80.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原则,即侵害财产权的侵权行为及其责任、侵害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及其责任、侵害身体健康权的侵权行为及其责任和侵害名誉权等其他人格权的侵权行为及其责任。再次,规定 ,无力承担过重的赔偿,因而对赔偿进行限制是必要的。但是这样的做法不能保障受害人的权利得到完全的救济。现在的做法是正确的。 (2)对名誉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58.html -
了解详情
一并保护。但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却有两种健康权保护进行了区别对待,对身体健康权给予全面充分保护,对精神健康权却以侵权行为性质是民事侵权行为还是犯罪行为 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四)强化了刑事责任替代民事责任的错误观念。 罪犯罪行为引起的精神损害不得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不得在刑事案件审结后另行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98.html -
了解详情
4章故意伤害之后,显示出立法者着重保护的社会关系即主要客体是器官出卖者的身体健康权。 仔细分析本罪的性质,笔者认为,《刑法修正案(八)》将本罪 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委联合颁布实施的《关于利用死刑罪犯尸体或尸体器官的暂行规定》来看,法律并未对死刑犯的器官利用做出禁止性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02.html -
了解详情
4章故意伤害之后,显示出立法者着重保护的社会关系即主要客体是器官出卖者的身体健康权。 仔细分析本罪的性质,笔者认为,《刑法修正案(八)》将本罪 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委联合颁布实施的《关于利用死刑罪犯尸体或尸体器官的暂行规定》来看,法律并未对死刑犯的器官利用做出禁止性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38.html -
了解详情
科技滥用从而避免其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的基本作用。 (三)刑法介入之保障生命科学健康发展理念 风险作为科学技术的内在属性,具有不可避免性,生命科技的发展也 犯罪,刑法的介入便成为不可能。 对他人生命权和健康权的严重侵犯,包括导致被害人死亡和严重损害其身体健康权两种情况。首先,被害人的死亡,关于死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66.html -
了解详情
罪量评估。[63] 关于刑罚目的,有学者认为,刑法目的等同于刑罚目的,刑法的目的是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减少犯罪。通过对 状态恶化的行为;将伤害罪的犯罪客体表述为他人的身体健康权的传统观点存在缺陷,有必要修改为他人的身体不受伤害或健康不受损害的权利;在伤害与致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2.html -
了解详情
但对于关押期间,在押人员的身体健康权则没有明确规定,其原则似乎是“无病不理”。我认为应该参考正常公民每年对其进行一次身体检查,一方面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似乎都将这条规定视为公安内部的行政审批制度,没有较多地考虑已决罪犯的知情权。而这项制度一方面恰恰涉及到在押如人员自身的最大权益;另一方面对申报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