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 【写作年份】2013年 【正文】 在《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尽管是否应将诚实信用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加以规定存在颇多争议,然而,2012年8月31 法官的道德与职业素养不同而产生感情司法的风险,但是,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要求法院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实施的诉讼行为除外。就现有司法解释而言,仅在《证据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466.html -
了解详情
外化为如此庞杂的规范要求,则其规范内涵便不免被模糊化乃至被架空。易言之,如果诚实信用原则可以如此兼容并包地吸收行政法的其他基本原则,同时 楠元茂文。 [29]Eberhard Schmidt-Amann:《行政法总论作为秩序理念--行政法体系建构的基础与任务》,林明锵等译,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726.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自由裁量权[3]。可见,上述观点表明,就该规范的属性而言,诚实信用原则对当事人属于义务性规范,其要求当事人无论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均应符合诚实 都难免可能会受作为私法原则的诚实信用的既定框架的影响,最典型而集中的体现就是目前诉讼法学界对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基本内涵的解释。 关于何谓民事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53.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隐约地反映了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1]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近现代各国民法典都对 ,第500501页。参见单国军著:《关于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研究》,载《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470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827.html -
了解详情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诚信原则本身就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 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具有道德内涵的法律规范。诚实信用的观念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而诚信 私法主体的法人和自然人依法应当以诚取信于人和以诚取信于社会,而作为公法主体的政府或国家也依法应当以诚取信于民和以诚取信于世。例如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80.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即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其 有欠妥当。而一般法律思想说和法本质说则殊途同归,均正确地揭示了诚实信用原则的渊源基本内涵。事实上,在当代法学理论以及司法实务中,不管在公法还是私法领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52.html -
了解详情
是诚实生活、不侵犯他人、各得其所。近代民法由于过去追求私有权神圣和契约自由,忽略了诚实信用的最基本的价值,只在某些领域保留诚实原则的适用。作为法律上的概念, 一方举证责任失衡;取得胜诉从使其而做出不公正的判断,影响司法的权威性。 (2)、判断证据方面的诚实信用的要求。法官在判断证据时,应当坚持诚实信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53.html -
了解详情
的补救,许多法律都是对诚实信用的具体化,诚实信用是最高效力的法律,即所谓的帝王条款。 法律的主体制度核心是要求人们做一个诚实信用的人。如公民,特别 丛》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 2、《民法基本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和历史沿革》载于《法学研究》 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79.html -
了解详情
的本源角度下定义,如刘凯湘教授主编的民法总论认为诚实信用本为人们的基本道德准则,本意为诚以待人,善以待物,恪守诺言,讲求信誉,不诈不欺,后 利益;④在当事人约定不明确或者订约后客观情形发生重大改变时,应依诚实信用的要求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21] (2)守法+司法+立法式.如有学者作这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919.html -
了解详情
所明文规定的义务之同时,承担诚实信用的补充义务,并且受承审员的自由裁量权的制约,以实现诚信契约所体现的商品交换关系所要求的公正。”在罗马法中,诚信契约 一再提高。日本于战后修订民法典,其总则编第1 条第2 款,明定诚实信用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台湾地区于80 年代初修订民法总则,鉴于最高法院态度保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