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初步构建时期。这一时期肇始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的召开和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为 向民主政治的转变,从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和政治结构的变革中去寻找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动力,是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商品经济的形成和资产阶级政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1.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几千年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特别强调“了解和领会在这些具体法律形态背后的社会思想”的重要性。[65]一方面,作者坚持普遍主义的人类历史观,沿袭 发展起来的,那些跨越国界的共同性所具有的时代特质便更加值得注意。[88]中国法律史研究中日本的特殊作用也表现在另一个方面。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1.html -
了解详情
:theSouthFukienPattern,946-1368,(TheHarvardUniverdityAsiaCenter,2000)。不过,苏基朗教授的研究并不包括香港的中国法律传统。[114]2002年2月至5月,我应香港大学法学院之请以Sino-British学人身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html -
了解详情
尼亚刑法典等外国刑法资料作为比较研究的基础资料。 在法学教育领域,苏联法律与法学教材大量地翻译成为中文。广泛介绍苏联法学理论,包括其比较法的观点 通则(草案)》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1985年12月4日。载《中国法律年鉴》1987年第641页。 30 联邦德国迪特尔·享利希(Dieter Henrich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5.html -
了解详情
性就会渗透到法制之中,甚至还会引起解构现象。无怪乎人们可以在中国法律秩序的深层结构中发现一些“超现代hypermodern)”或类似“后现代”的因素。 一般认为 争先恐后、推推搡搡、把各种必要的礼貌和规则都践踏得一塌胡涂。 中国秩序的瞬间性解体以及大规模的崩溃往往起因于对规则“讨价还价的服从”,即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根本区别;三是主要通过同情性理解的立场试图消除从所谓“大传统”的中国法律文化研究转向“小传统”研究之间的理论障碍。 首先,梁治平在1991年 ”[71] 正是上述“文化类型”及其所导致的结果的差异,从另一个维度表明了西方法律文化或者西方文化在梁治平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辨异”研究中所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8.html -
了解详情
”到“私法文化”、从“身份”到“契约”、从“同志关系”到“契约关系”、从“律法”到 “法律”、从“道德之治”到“法治”等等,都已经从事实描述层面的“文化类型”辨异 ”来套用、理解古代的“法”,实际上是在按照西方观念重新改造已经成为历史的中国法律制度。关于“礼法文化”一文,苏力认为,这篇文章探讨了在功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7.html -
了解详情
,我将讨论“权利本位论”与“法条主义”论者为什么在研究中国法律的时候都为中国法制发展确立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在第二节的文字中,我拟对 、更准确地说是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的论者,他们试图建构起对中国历史经验做重新解释的“公共领域/市民社会”范式:例如,Mary Rankin 通过对晚清浙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html -
了解详情
者在西方法学理论上的“主观断定”、“权威导引”的知识权力现象。反之,如果中国法学成员针对基本理论出现了“动摇”、“反思”、“质询”,那么,“主观断定”和“权威导引” 实际问题,其所产生的对西方法学理论的某种需求如何可以增加。当在中国法律实践中发觉了真正的问题,并且由此展开中国式的法学探讨,西方法学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html -
了解详情
攀新高(12)。1990年,一个列入国家“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的《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课题组,曾经对90年代的犯罪趋势进行预测,“90%的专家认为 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18)。而中国有80%的法律是需要由行政机关执行的,以此可见中国法律实施的成本,应该也是高昂的。 所谓资源分配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