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犯罪行为”内涵该如何确定呢?这又是正确决定附带民事诉讼受理范围的重要因素。就物质损失而言,众所周知,民法理论上的物质损失有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之说。所谓直接 原告人的范围问题谁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即附带民事诉讼的适格原告身份应如何确定?这也是法院审理这类案件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于在赔偿范围上有上述不当限制,既使得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又导致法律 美法系国家始终没有设立,日本是“从有到无”,德国是“从无到有”再到实践中的“无”,均说明了这一点。这样做至少有以下意义:首先,有利于确立不同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8.html -
了解详情
9〕1976年《修正法》实施后,通过加强法官控制诉讼进程的作用和加重当事人承担的促进诉讼的义务,使民事诉讼的集中程度明显强化;同时,简化和加快了诉讼程序 方式解决的案件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诉讼迟延是许多国家存在的问题。诉讼迟延的因素很多,但法院受理案件过多是主要原因。解决的途径除拓展和发挥替代性纠纷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0.html -
了解详情
在2001年12月21日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就对法院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 宪法的司法适用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就宪法解释权的配置问题,宪法诉讼的机构设置问题,以及宪法诉讼案件受理、审判的程序问题等等。限于本文论题和篇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html -
了解详情
力客观范围的根据。“诉讼标的”一词是从德语Streitgegenstand翻译而来,在日本称为“标的物”。在我国,通常将诉讼标的表述为,诉讼标的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第五十二条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二是法院依法提示当事人变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38.html -
了解详情
现实和发展趋势。因此,许多学者主张“三面关系说”,即人民法院与当事人以及当事人之间都存在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大陆法上的诉讼契约实际上反映了当事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诉讼关系 的权威。这就要求确定判决应当具有既判力,法院和当事人等不得随意地排除判决的既判力或协议变更既判力的范围。(3)从维护法律和程序的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于在赔偿范围上有上述不当限制,既使得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又导致法律 美法系国家始终没有设立,日本是“从有到无”,德国是“从无到有”再到实践中的“无”,均说明了这一点。这样做至少有以下意义:首先,有利于确立不同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5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此《批复》公布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术界引起巨大 人民法院法释[2001]7号司法解释来看,民事诉讼的精神赔偿范围进一步扩大,但附带民事诉讼又被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3号文件》和《纪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23.html -
了解详情
、子女、配偶、其他监护人或由法院指定的人代理进行诉讼。2.案件管辖民事案件一般由被告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受理。非军人一方向军人提出离婚,或工作 。要预先公告,允许群众旁听。有重大教育意义的案件,还可以组织适当范围的人员旁听。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的案件,应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 ...
//www.110.com/fagui/law_19999.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据。公序良俗一直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同样,在民事诉讼领域中,公序良俗也是占有重要地位,通常违反公序良俗被看做是 制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5]汤维建.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与证据交换—兼与我国作简单比较[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26]刘荣军.程序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8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