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投案后在法院才如实供述是否构成自首 A因聚众斗殴而自动投案,但到公安机关后未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到法院开庭时才供述了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 ...
//bbs.110.com/thread-14011-1-1.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司法实践中,向其它 ,主动交代了其犯罪事实,这是在归案之后,认罪态度方面的情节。张某只有如实供述的行为,没有自动投案的行为,不符合自首的两个构成要件,不构成自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287.html -
了解详情
的故意行为,也包括用上述方式侵害他人名誉的过失行为。再次,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合法的行为则不构成侵害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比如,国家司法机关依法揭露犯罪,是 措施,与刘某向有关单位反映犯罪嫌疑人情况无因果关系,当然也不属刘某赔偿之列。综上所述,在本案中林某追诉侵犯其名誉权的行为,显属对名誉权的滥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938.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揭发他人以自己为对象实施犯罪是否构成立功,也要看其是否具有主动性。实践中,此种揭发行为主要有对合犯、连累犯和被告人是他人犯罪的被害人三种情形,不同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控告,而非应当控告,此时其向司法机关检举揭发他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226.html -
了解详情
有两种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并列关系,在认定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时,必须同时考察防卫行为是否造成了重大损害,而不能只讲究一者而忽略另一者。 20条第3款进一步明确化都是刑事法治的必然要求。因为“哪怕是对一个可能十恶不赦的犯罪嫌疑人,我们是否也有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意识和勇气?这一点看似微小,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39.html -
了解详情
共谋的情况下,实施了运送毒贩进行毒品交易的行为,如何判定被告人主观上对毒品交易是否明知,以及是否存在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进而准确认定罪责,在实践中存在争议 实践中,行为人常常以“不知道是毒品”为由进行辩解。审判中不能仅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供述,而应当依据行为人的行为过程、行为方式、毒品被查获时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08.html -
了解详情
以盗窃罪从重处罚。【评析】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宋某、郭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理由如下:1、犯罪侵犯的对象五部手机,属于某快递公司河南分公司的财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人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1998〕7号第三条:“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该单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5140.html -
了解详情
到案;二是犯罪人对已被发觉、怀疑的罪行进行供述;三是如实供认。为此,李某的行为应视为坦白交代犯罪事实。 第三种意见认为应当成立自首.理由是 投案,二罪行是否被司法机关掌握.按照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有关规定,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558.html -
了解详情
被动到案;二是犯罪人对已被发觉、怀疑的罪行进行供述;三是如实供认。为此,李某的行为应视为坦白交代犯罪事实。 第三种意见认为应当成立自首.理 投案,二罪行是否被司法机关掌握.按照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有关规定,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043.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在于其用钢管击打被害人这一情节是否属于主要犯罪事实。笔者认为,在故意杀人犯罪中,主要犯罪事实是指被害人的死亡是否是由被告人的行为所致,而不是被告人犯罪事实 的《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2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