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法院体制改革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诉权论、程序价值论、诉讼模式论等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广为传播,人们对改革注入了更多的 积案工作可谓是取得“重大进展”。例如,据报道,截止2000年12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共清理积案5000余件,使未结案数降到1000件以下,超审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9.html -
了解详情
民诉法规定则可缺席判决,上述疑难问题则迎刃而解。 (二)审级上的混乱与冲突 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目标有很大的不同,故在立法意图、诉讼原则、 是否正确,所以刑、民一并审理有利于及时有效地纠正刑、民二部分裁判上的错误。第二种观点认为,只对刑事部分上诉,就只应对刑事部分审理,维持原判的民事部分不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9.html -
了解详情
意义上的诉,都是提出予以司法保护的一种请求。程序上的诉在于引起民事诉讼程序的发生或纠正,通过程序的正确性保障实体权利的公正处理,如:无管辖权人民法院立 裁定的,记入笔录和第147条判决裁定上诉的期限的规定,结合《民事诉讼法》第七章第二节送达的有关规定来看,级别管辖异议的上诉权权利无形之中被剥夺,其逻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2702.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 2.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中,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 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申请置之不理或无理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民事赔偿要求未依法受理等。(4)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645.html -
了解详情
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 2.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中,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申请置之不理或无理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民事赔偿要求未依法受理等。(4)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94.html -
了解详情
中,公平永远是第一位,效益则是第二位的。盲目地追求效益而忽视公平,或许是经济活动目的,但不是司法活动的目的。民事诉讼检察制度,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公平 是不全面的,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发挥制约很大。因为:(1)由于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通常是由当事人起诉发起的,因而在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由于某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22.html -
了解详情
更能充分的实现实体权利,那么就意味着当事人主体地位的强化。 考察辩论主义的第二点要求,即当事人自行收集提供证据,我们可以发现,当事人主义理论指引下的审判 证据是当事人实现其权利主张的前提。当前当事人申请法院取证的程序机制极不健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法院依申请调查取证的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3.html -
了解详情
的若干规定》及有关司法解释,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能够依照法定规则证明和确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第三 当事人没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应当认定其证明力。第八十二条 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自行调查收集的证据,包括调查材料、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勘验实物或现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92.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可以界定新的证据的含义及其特点。新的证据的排除和认同要根据不同的审理程序和情形来进行。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 到的证据等情形。[5] 第二,二审程序中对于新的证据的认同。根据上述条款的规定,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也包括两种情形。 一是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6.html -
了解详情
,双方的争点就无法确定,原告不了解被告的主张,就无法提供抗辩证据;第二,如果不采用答辩失权,当事人随时可以提出答辩意见,原告又可能针对被告的主张 ,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避免开庭审理走过场。凡是在一审庭前程序后提出的证据,必须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规定的新证据方可采用,但如对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