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规范文件。总的来说,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减刑假释的对象、限制条件、实质条件和审核期限规定比较具体,实践中很好操作。但是,程序方面的规定过于原则,适用何种程序、 的数据统计、信息分析、问题调研等多方面工作,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对假释犯、暂予监外执行犯、缓刑犯的交接、监督、管理、考察、评价,对财产刑的执行等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985.html -
了解详情
的“真空”地带;此外,刑事诉讼法未将在我国生效的国际法中的刑事司法标准的执行情况列入检察监督的内容,导致国际法高于国内法的效力难以体现。 (二)监督 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及时”送达公安机关交付监狱执行,对宣告缓刑、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的交付执行期限只字未提。另外,此处的“及时”似过于抽象;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43.html -
了解详情
○○五年八月二十五日云南省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准确执行刑罚,规范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云南省社区矫正 期限与人民法院、监狱管理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期限相同,执行日期从出监(所)之日起计算。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对象原判有期徒刑的,其社区矫正 ...
//www.110.com/fagui/law_106547.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20年以上的,应规定可以假释。(3)对老残犯和精神病犯扩大适用监外执行。[8] 有学者强调,社区矫正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对象应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 过程中,发现矫正对象长期脱管、漏管等情况,检察机关可向公安机关提出顺延执行期限的建议,也可以向矫正机构提出检察意见,建议矫正机构向公安机关提出延长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35.html -
了解详情
据此把它定位为行刑的变通,即认为它是与刑罚的易科和监外执行相并列的刑罚执行活动,肯定是不准确的。因为无论我国的法律制度与域外有多少不同, 其中消灭刑罚的法定理由,在消灭刑罚权的方式上,表现为自然消灭(如基于刑罚执行完毕、缓刑考验期限届满、假释考验期限届满的消灭)、法定消灭(如犯罪人死亡、超过时效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03.html -
了解详情
和再次犯罪,督促罪犯治疗疾病,在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三、暂予监外执行原则上不应规定期限,待暂不收监的情形消失后,原判 犯罪的性质、情节、罪犯的主观恶性及其一贯表现等因素判定。 五、提请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对罪犯患有严重疾病或怀孕的,应经县级以上医院出具证明;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 ...
//www.110.com/fagui/law_247681.html -
了解详情
有期徒刑后,直接从羁押的县级看守所保外就医和未经看守所羁押,经法院直接判处有期徒刑监外执行罪犯的减刑管辖问题。被判处有期徒刑后直接从县级看守所保外就医罪犯的减刑管辖 表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缓刑考验期内表现较好的罪犯可否缩减其缓刑考验期限的批复》中,对被宣告缓刑罪犯的减刑法定条件规定为“在缓刑考验期 ...
//www.110.com/fagui/law_20809.html -
了解详情
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2005年5月10日本院决定对其暂予监外执行;又因犯盗窃罪于2006年9月28日被本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 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
//www.110.com/panli/panli_42776907.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的理论根据。否则,将会导致犯罪人由于一时之过错,而终生处于评估或者观察期限之中;同时,因为一时之过错,而导致实质上的前科永久存在。[8] 但是,对于 再次犯罪评价体系的其他制度的混乱。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犯毒品犯罪的,两次从重处罚 《纪要》指出:根据刑法第356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589.html -
了解详情
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性,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罪犯的限制。从预防犯罪和再社会化的各国立法和实践来看,社区矫正并不仅仅限于在监外执行刑罚或实施有关的刑罚制度,它还包括了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矫正,以及对青少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6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