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者都加以处罚,这就是刑罚残缺不全的特征。[9]耶塞克认为,应受处罚性取决于三个因素:法益的价值、行为的危险性和行为人的思想可责性。[10]因此,要 。二是要加强刑法理论问题研究,避免单纯地现象立法。例如《刑法修正案(八)》中提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那么,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25.html -
了解详情
且系朋友关系,都应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第三款不得醉酒驾驶车辆的法律规定。事发当日,原、被告在一起吃饭、喝酒。尔后,原告却让饮了酒的被告驾驶车辆送其回家,乘车的原告明知被告酒后驾车的危险性,却持侥幸心理让被告驾驶车辆行驶,结果导致交通事故 ...
//www.110.com/panli/panli_20860480.html -
了解详情
的责任。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过错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应当以当事人过错行为引发交通事故的危险性和对方避让的可能性作为依据。 第三条 的 138 法条第22条第2款 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139 国条第72条第3项、第73条第1项 醉酒驾驶非机动车的 140 法条第22条第2款 服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4811.html -
了解详情
的责任。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过错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应当以当事人过错行为引发交通事故的危险性和对方避让的可能性作为依据。 第三条 的 138 法条第22条第2款 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139 国条第72条第3项、第73条第1项 醉酒驾驶非机动车的 140 法条第22条第2款 服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5111.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实行行为与责任能力同时存在的原则仍被肯定。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结果之间的相当因果关系,在实行行为的危险性与该危险的实现能认定时被肯定。是否能够认定原因 责任能力的丧失在最终被实现的法律上的构成要件没有包含时(例如,自己醉酒,不能说就是德国刑法典第316条意义上的驾驶汽车属之),过失责任借助原因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31.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行为与责任能力同时存在的原则仍被肯定。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结果之间的相当因果关系,在“实行行为的危险性”与“该危险的实现”能认定时被肯定。是否能够认定 能力的丧失在最终被实现的法律上的构成要件没有包含时(例如,自己醉酒,不能说就是德国刑法典第316条意义上的“驾驶汽车”属之),过失责任借助原因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38.html -
了解详情
其自发进行的,他人并无强迫,作为一个正常人,其应该知道酒后驾驶的危险性,因此乙自身的过错是十分明显的,应当自负相当之责任。而甲、丙、丁作为共饮人 ,往往也可能针对社会公共安全的醉酒驾驶就是典型的例证。创设共饮人安全保障义务的目的在于保护饮酒人的安全,进而减小饮酒特别是醉酒行为对于社会公共安全的威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31.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蔡某酒后驾车且未戴头盔是造成自己死亡的直接原因,其自身行为对于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但因驾驶车辆本身属于高危险性作业,王某为了自身利益,在蔡某饮酒 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死者李某作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知道醉酒驾车的后果,交通事故中李某存在醉酒、超速等多种违法情形,其本人对此事故负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055.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的结论,主张交通肇事罪。而另一方却进一步认为:撞死人本是过失行为,但是无证驾驶、醉酒驾车侵害的是公共安全,主观为(间接)故意,应为以危险方法危害 ,认为不救助之不作为与刺杀、绞杀等作为的危险性程度不同,不宜认定成立不作为的杀人。这种做法无疑更加科学。修订后的刑法将逃逸规定在交通肇事罪中,应该说,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97.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的结论,主张交通肇事罪。而另一方却进一步认为:撞死人本是过失行为,但是无证驾驶、醉酒驾车侵害的是公共安全,主观为(间接)故意,应为以危险方法危害 ,认为不救助之不作为与刺杀、绞杀等作为的危险性程度不同,不宜认定成立不作为的杀人。这种做法无疑更加科学。修订后的刑法将逃逸规定在交通肇事罪中,应该说,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