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否定性标准在民事诉讼中体现为一事不再理、法律规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等情形,而在刑事诉讼中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 的诉讼担当。但此时的问题是,对于公安机关没有立案或者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被害人作为私权主体,又有多大的能力担当起追诉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5.html -
了解详情
,对此笔者称之为绝对无罪处理标准说。该观点是在第一种观点的基础上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出的。因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取消了免予起诉制度,同时,将 而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或判决无罪的处理。事实上,在司法实践中,审查批准逮捕后作不起诉或判无罪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批捕后因法律、法令的修改,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88.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起诉程序占有重要诉讼地位,而且相当多的案件在侦查、起诉阶段就作出了最终处理,包括一部分轻罪不起诉案件。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一样须运用证据进行证明 是作出有罪认定必须达到的证明程度,至于作出无罪处理本身是不需要达到什么证明标准的。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9条、第137条、第141条、第162条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2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中那么高的证明标准。德国有学者认为,在对所有重大情形都有所了解后,被告人仍然作出(不全面的、与真相不符的)的供述,根据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则,该供 行为。从和解的效力来看,一旦公权力认可和解协议并将该协议转化为撤销案件决定、不起诉决定、司法判决等正式的法律文书等也就具有了与这些法律文书相同的执行性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06.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关联性的判断标准,两大法系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与判例均是通过列举而非概念界定的方式进行限定。因此,笔者认为,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限定 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将本该并案处理的对行性犯罪各自分案起诉。 [6]胡开诚:《刑事诉讼法论》,台湾三民书局印行1983年再版,第30页。 [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364.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 ;证明标准为排除合理怀疑 ;疑案中应作出有利于被控人的结论 ;被控人应该享有一系列体现无罪推定精神的诉讼权利 ; 公共机 构不能预断案件的结果 。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有利之证人在与对其不利 之证人相同的条件下出庭或受讯问 ; 如其不懂或不会说法庭所用之语言,应免费获得译员之援助 。公 约规定的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43.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证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所谓证据标准是指法律关于负有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为证明案件事实、论证诉讼主张、运用证据 因此如果要求起诉时证据标准与审判阶段完全一样,既缺乏可操作性,也是不现实的。 三、关于刑事案件证据标准设定的理论前提 毫无疑问,我国当前《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851.html -
了解详情
,公安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并认为有必要时也应立案侦查。在被害人不控告不起诉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时应当进行立案侦查。只有这样 原则区别的。从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来看,都要求自诉人提供证据,而且要求提供足够的证据,即要达到一定的证明标准,否则,其起诉将被驳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32.html -
了解详情
,公安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并认为有必要时也应立案侦查。在被害人不控告不起诉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时应当进行立案侦查。只有这样 原则区别的。从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来看,都要求自诉人提供证据,而且要求提供足够的证据,即要达到一定的证明标准,否则,其起诉将被驳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8.html -
了解详情
的责任;证明有罪的责任由指控方承担;证明应当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如果不能达到该标准,不能确定任何人有罪;任何部门和任何人不得在审判机构宣判被告人有罪 不及于检察官所指定的被告人以外的人。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诉讼法对此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其第266条规定:起诉之效力,不及于检察官所指控被告以外之人。其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