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对民事诉讼审判方式进行改革,开始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弱化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虽然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法官释明权这一概念,但在具体的立法中 版。 5、[意]莫诺卡佩莱蒂等著,徐昕译:《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与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2000年8月版。 6、叶自强:《民事证据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2.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华侨公司亦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举证责任。人民法院应当对华侨公司所提交的证明漏瞒报数额的证据予以审查核实,而不是代替华侨公司履行举证 往往是法院主动去获取,并不需要当事人提出申请。[13]在德国、法国、日本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当事人的陈述一般不作为证据方法,只有当法院依申请或者依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27.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原先的强调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职权主义民事审判方式中不存在规定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权的必要的话,在转向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新的审判方式后,再不规定当事人有申请 .[德]罗森贝克等:《德国民事诉讼法》(下),李大雪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5.陈桂明:《民事诉讼中法院职权的弱化及其效应兼对新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2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第113条规定,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然而,随着法院职权的弱化与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强调,加之诉讼效率的需要,被告不按时提出答辩状使原告 审理而遭致败诉判决(只有德国民事诉讼的书面审前准备程序这种特殊情况下才出现了例外)。可以说,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中几乎不可能存在相对于开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82.html -
了解详情
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民事诉讼法理论的发展。 (一)当事人概念研究价值 1.保障当事人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 确立程序当事人概念使得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拥有独立于实体法 ,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由此,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能够证明权益应当保护的如有效举证等条件便是实体权益保护的有效要件,缺乏此条件,法院应当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940.html -
了解详情
[51],也有学者从实质上进行论述,将民事诉讼中的欺诈行为从程序法的义务予以出罪,认为在英美法系国家及法国、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法院不负责 分开评价的必要。 五、结语 从刑法的谦抑性上看,笔者认为,如果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70]和侵权责任[71]的补充遏制诉讼欺诈行为,那就没有必要再增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25.html -
了解详情
成为中立的裁判者,强调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当事人主义必然追求形式平等和程序正义,但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这 之义,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在较大程度上与归责原则相关,而归责原则的演变又与保护弱者的精神相关。在古罗马时代建立起来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684.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变期间设定为三个月,将申请再审权消灭的除斥期间规定为五年为妥。其理由为:第一,将除斥期间规定为五年主要是 ://news. qq. com/a/20070825/000950. htm.) [2]详见:汤维建.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544.转引自: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54.html -
了解详情
以完全意义,又未真正弱化法院职权,使二者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32]但十余年来的民事司法改革,在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和弱化法院职权取证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问题均由审判法官作出,法官对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判断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完成,因此庭前证据交换程序即证据排除程序应由审前法官或助理法官主持,以避免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15.html -
了解详情
框架内,甚至可以进一步把法官作为仲裁程序中的友好调停人使用。上述条文甚至允许当事人在诉讼开始后放弃上诉权。 《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12条(4)又规定 的当事人主义与法院对诉讼程序有权指挥的职权进行主义融合在一起,形成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特有的诉讼模式。如以当事人收集证据和进行举证的诉讼行为来说,法国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