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与表示错误一样,均为意思表示的瑕疵。但《德国民法典》第116条同样以保护信赖为目的,却做出了与第119条和第120条完全相反的规定: 表意人 的行为准则。法国民法典1134条规定:契约应以善意履行之。德国民法典第242条规定:债务人须依诚实信用,并且按照交易惯例,履行其给付义务。现代民法虽然将诚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53.html -
了解详情
历史时期里,在民法上主要体现为薄薄的一些保护性规则。无论是罗马法时期[1],还是1804年时期的《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时期的《德国民法典》,观其 一个时期,人们按照支配权的方式来构思人格权实证化,但是这种方式会使得人格权沦为与物权同化而失去伦理品格。支配权式的人格权构造,不仅导致了人格客体化,而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240.html -
了解详情
和无因性原则,无效民事行为所引发的返还财产被认为是不当得利之债。在法国和日本,尽管民法上不承认物权行为,但是对基于无效法律行为所为的给付之性质却秉持 .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25}[德]海尔穆特库勒尔.德国民法典的过去与现在[M]//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29.html -
了解详情
能忽略这样一个现象:自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帝编纂民法大全始,直到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和本世纪各国的民事立法,均是以法典作为载体。即使 在完全公有制、国有化遭到重大挫折后,开始认识到历史是不容忽视和操之过急的,任何与历史轨迹相悖的举措必将受到惩罚。没有私有财产的充分发展,就无法实现公有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1.html -
了解详情
受任何限制。《法国民法典》第544条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德国民法典》第903 86页。 [26]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1页。 [27]王泽鉴:《民法物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22.html -
了解详情
罗马法中的对人权和对物权发展出物权和债权的区分,使得此种区分成为德国民法区别于以法国民法为代表的法学阶梯模式的重要特征。由于物权概念的出现,导致民法的内在体系 年,第72页。 [28]参见罗尔夫?克尼佩尔:《法律与历史论〈德国民法典〉的形成与变迁》,朱岩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年,第102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22.html -
了解详情
等国的民法典,除了借鉴了《法国民法典》的模式,还参考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民法典,如巴西1916年的民法典就深受《德国民法典》的影响。此外,许多拉美国家的民法典甚至利用了 是美国法与此前引进的欧陆法之间的冲突,二是美国法与当地原住民法之间的冲突。在苏联和东欧等转型国家,这种冲突也表现为两个维度,一是美国法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47.html -
了解详情
,均非雇佣关系。[27] 法国民法的这种观点也是欧洲各国的普遍认识。在欧洲各国的侵权法中,如果上级有一般的下达指示的权力,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从属关系就存在 承担民事责任?在构成用人者责任的情况下,德国法系诸民法,如《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一般规定应当由用人者和劳动者承担连带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302.html -
了解详情
法国民法典》是罗马法后期意思主义原则与法国大革命政治影响的结晶。 [4] 《拿破仑民法典》对十九世纪的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当时民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颁布 有着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于以下两方面: 1、 形式上的突破 该民法典草案并未采取像德国民法典的五编制(总则、债法、物权法、亲属法、继继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10.html -
了解详情
以德国五编制为基础框架,同时融合了德国和法国民法的概念及制度的法典。仅就日本民法与中国民国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的质量和国际评价来看,显然前者优于后者。 的范围,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从民法角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3].第三,物权法作为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7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