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致、送检材料、样本来源不明或者确实被污染且不具备鉴定条件及鉴定文书缺少签名、盖章等九类情形的,不能作为定案依据,此九类鉴定意见笔者称之为缺陷证据。 错判的风险。同时,法官过度介入调查、取证,也容易助长侦、控人员的依赖心理,导致其降低案件移送起诉或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反过来又增加了各类错案发生的风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87.html -
了解详情
困难,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自审查完毕之日起3日内,在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的同时,应当告知其如果经济困难,可以向法律 也是对单位实行经济惩罚为目的,对单位进行法律援助减免收费违背了立法者原意。由于刑事法律援助所规定的条件和范围,本质上已将单位组织这类非自然人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79.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或者自诉人提起自诉的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从犯罪控制的观点出发,如果刑事审判完全不注重通过审理弄清刑事 的作用与规则依然存在。家长制而非法制的等级身份结构,依然使得个人只是作为他人的条件而存在。[23] 在笔者看来,日本实行这种兼顾正当程序与实体真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77.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和民事实体权利。但是,对于这种爱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应当是有条件的。他除了必须享有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的民事实体权利外,而且只有当被害人死亡或丧失 款的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致使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那么,人民检察院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处于什么法律地位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1.html -
了解详情
及功能评价 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不需要判刑的,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1996年刑诉法修正时取消了 后,检察机关不得就同一犯罪再行起诉,但发现新的证据或重要的犯罪事实除外。以发现新的证据或重要的犯罪事实作为再行起诉的条件,可以保证再行起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39.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的不利变更要从严掌握。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而逐渐确立完善起来的。只有被告人一方的上诉不能加重其刑罚,对源于被告人自己或来自于检控 ,反复多次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原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也可以根据大体相同的证据和事实,对被告人反复地重新提起公诉。再加上这种发回重新审判没有任何次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596.html -
了解详情
该案件已经符合起诉的基本条件,但还是赋予检察机关,根据犯罪嫌疑人所涉案件的事实、情节以及危害结果等因素,来决定是否对其向法院提起公诉的制度。起诉 》第253条进一步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经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由此可见,我国新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93.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项重要义务,并规定不履行这一义务将导致检察机关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法律后果。这些规定对于促使犯罪嫌疑人积极主动地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并赔偿被害人遭受 速度而言,这一增长速度也极其缓慢。从1986年到2004年,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由257,219起上升到612,790起,净增138.2%,而如前所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114.html -
了解详情
提起公诉的权利;而在美国,被害人则完全依靠公诉方就指控和辩诉交易所出的决定。[7]从诉讼平衡的角度来看,提起公诉的司法权完全被国家垄断,是没有被害人的地位。 利益上的对立。事实,上述主体在特定的条件下,其利益是契合的。这种因利益契合达成的协议却与传统的犯罪理论相冲突。传统理论不能够而刑事和解提供理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60.html -
了解详情
什么,检察机关认为需要提起公诉的情况有哪些,还需要有权司法解释对其进行具体界定,如涉及商业秘密、国家机密等。(三)起诉条件的确定 由于抽象行政行为 的规章无效和撤销该规章。而在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法院对行政命令(抽象行为)的审查,并非直接进行,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必须等到该行政命令具体地适用于行政处分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1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