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2001年12月6日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若干规定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页。 [5]陈桂明:《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民事诉讼程序之优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第178-17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5.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机能。 (一)中国传统的超职权主义民事诉讼模式本质是一种狭隘的保护个人权利的模式 新中国民事审判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型于建国之后[8]。 ];严格限定法院启动一些诉讼程序的权力;将二审审查范围限定于与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法律;等等。另一方面,该法在第2条民事诉讼任务中增加了保护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6.html -
了解详情
方法、证明程序、证明标准等问题。鉴于证明对象如此重要,在审判实践中,就必须搞清楚证明对象包括的范围及其具体内容。另外,民事诉讼证明对象问题 当事人间利害关系之有无等,有关证人之信赖性等事实。雷万来.民事证据法论[M].台北:台湾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7: 30. [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54.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的主体,他们通过分别行使诉讼权利与审判权力,共同推进民事诉讼的运作与发展。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主要起着启动诉讼程序、提供证据材料以及对证据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7,10. [4]齐树洁.民事上诉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9. [5]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5.html -
了解详情
的大量存在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还有一定数量的案件没有得到公正的审判。 2.再审申请的审查程序不科学,导致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得不到充分保障,进而导致 包括大量当事人的重复申请未被立案庭受理的情况。 [6]参见刘敏:《裁判请求权研究:民事诉讼的宪法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35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11.html -
了解详情
的美国民事诉讼中才能够做到。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无论审判是否有陪审员参加,审核证据和认定事实的总是同一名法官或同一个合议庭成员,因此尽管我们在程序 来决定是否予以排除。具体而言,可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如下规定: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采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式收集证据; 对以上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9.html -
了解详情
为代表;第三种为调审分离式,即把法院调解程序从审判程序中分离出来,作为法院处理民事纠纷的另一种诉讼方式,此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笔者认为根据我国 的发展。比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最近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审理涉及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一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将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88.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导地位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从《中国法律年鉴》提供的数字看,1991年民事一审案件调解结案数为1128465件,判决结案数456000件,分别占结案总数的59. 现象,落实自愿与合法调解原则,就必须对现行调审不分的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将调解从审判程序中分离出来,使它们按照各自的特点、规律、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7.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在总责部分,避免了审判人员将调解误认为是开庭前的必经程序。自愿合法调解原则突出了自愿调解,从而使调解原则更加符合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本质。自 一些人情案、关系案,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6、恶意调解缺乏制约机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律应当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是否合法进行审查,但很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57.html -
了解详情
旨在构成一个理论模型来描述渊源于西欧法律传统、并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民事诉讼程序所共有的深层结构。该模型可以被简洁地称为对抗判定结构。以下首先考察结构 承认、接受和信任的性质 。纠纷在实体上得到正确妥当的解决在许多场合可以意味着诉讼审判具有了正当性,但实体上的正确性或妥当性却不能直接等同于正当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4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