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民法典为例,法国、奥地利民法典为第一代民法典、德国、瑞士民法典是第二代民法典,而中国如果要制定民法典的话,显然属于第三代民法典。如果我们在民法典的财产权制度中, 单独一章进行规定。因此在物权编中,不再设立总则。但是,由于民法典的制定是分编通过的,因此,物权法不能没有总则,只能等待将来对各编进行整合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24.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的存在提供合理性依据,也可以用来批判法定权利,促使法定权利的制定符合人权的要求。 二、人权:宪法和民法的共同价值基础 在现代社会,人权与宪法的 人类尊严与法律人格概念结合之后才有可能出现,如此要求法国民法典的编纂者规定人格权,未免不切实际。因此,当时法国的立宪议会议员从未想过要就人格权提出什么宣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10.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的这样一个疑问:我们分不清民法典中有些用以命名编题的概念究竟是属于法律关系还是属于调整对象,比如《法国民法典》中的所有权及其限制一编究竟是属于法律 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明文规定了民法的调整对象,即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近年来围绕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制定,民法学界开始对《民法通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629.html -
了解详情
了法律效果的规定。从形式上看,它似乎更像一个具体条款(如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但由于这些条款由需要价值填补的不 的立法技术问题了。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苏永钦教授提出了作为原则法的民法典及纯粹民法典的概念。他认为,现代民法典的制定不是为了整全分散在不同单行法的民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98.html -
了解详情
体系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专门设立了以合同的效力[validity]为名的第三章。我国新近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借鉴了这一做法,也专设了第 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比较而言,法国民法典的规定,最富理想色彩;经济合同法的表述,有所偏颇,容易导出合同效力仅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992.html -
了解详情
是德国的潘德克顿式民法结构更适合我国的立法选择。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结构基本遵循由一般到具体的演绎推理。《法国民法典》规定了人、物、诉讼的结构体例 一种思维的逻辑规则、语言排列和工艺。民法典规范是一种社会规范,但民法典的制定却是技术性极强的活动,它涉及到民法典的立法方法、技巧和逻辑结构。民法典立法不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23.html -
了解详情
的内容。在该法典中,优先权被视为担保物权的一种,与抵押权并列于第三编财产取得法第18章中。法国民法典的优先权较之罗马法更加丰富与完善,将优先权细化 规则主义是力图从司法过程中完全排除法官的自由裁量因素的方式。法国作为制定世界上第一部民法典的国家,是这一立法方式的主要的先行实践者之一。根据立法技术的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86.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包括精神病人和儿童,都可能实施过错行为。 2.1968年立法改革的影响 法国民法典对于过错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只能从相关条款以及司法判决中对立法者的态度 的违法是行为具有违法性。该观点对德国学者的影响甚大,被德国民法典的起草者采纳,进而将其渗入到德国民法典的制定中。根据!国民法典第823条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376.html -
了解详情
的直接目的。 现今理论上普遍认为,关于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制定之所以存在诸多争议,是因为我国民法学自身理论缺乏一种体系化思想的建构。但问题在于,体系化本身也只是一 的理论抽象,使之成为概念法学指导下的法典。具体说来,该法典打破了法国民法典的社会关系直观系统观,从法律关系要素角度逐一对主体、权利、行为和客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74.html -
了解详情
在中国的逐渐形成其实就是一个私权向公共权力争夺空间的过程,从根本上讲,这是一个宪法问题,因此,民法典的制定要求并促进宪法对公共权力和私权之间的关系做出 。有学者一再强调,对传统民法体系的创新是危险的,但是,如果不是德国法学家们的创新,德国只有法国民法典,不会有德国民法典。中国法学家们如果不能创新,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