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原则 土地权利若要成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必须全面贯彻权利变动的公示原则。根据公示原则的要求,某种权利要取得对世的效力,对抗第三人,必须对权利状况 权利交易者便尽可信赖登记而进行交易,不必顾忌任何第三人主张权利而使自己的期待利益不能实现,因此,登记的公信力为土地权利交易安全提供了最彻底的保护。立法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236.html -
了解详情
在行政诉讼中,经常出现限制行为能力结婚或离婚被撤销的情况。 在民法里,还有一个信赖保护原则,即对重婚的善意保护问题,台湾亲属法即有此规定。而在行政诉讼 角度看,婚姻登记是合意宣示,即当事人双方共同向婚姻登记机关宣示愿意结婚或离婚,要求法定机关出具公示证明;从国家或登记机关来讲,则是履行证明(证婚)职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87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瑕疵也可通过补正给予治愈,行政行为发生法律效力。 2.行政效能理论和信赖保护原则 行政效能理论是违法行政行为效力矫治制度的另一理论支撑。形式合法性的严格 程序的目的和功能必须在补正制度中得到实现。这就要求在对说明理由和听证补正时间进行目的性缩限,即限制在行政复议程序结束之前{12}。对涉及行政裁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40.html -
了解详情
外入罪禁止机能,是传统罪刑法定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根据刑罚法规实体正当原则的要求,如果刑罚法规处罚的行为缺乏实质的违法性或可罚性,即使其形式上 的发展变化,其价值旨趣是否发生了变迁,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双重机能,是否已经融合成为现代罪刑法定原则的统一的价值蕴含呢? 罪刑法定自18世纪开始配合法治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4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瑕疵也可通过补正给予治愈,行政行为发生法律效力。 2.行政效能理论和信赖保护原则 行政效能理论是违法行政行为效力矫治制度的另一理论支撑。形式合法性的严格 程序的目的和功能必须在补正制度中得到实现。这就要求在对说明理由和听证补正时间进行目的性缩限,即限制在行政复议程序结束之前{12}。对涉及行政裁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44.html -
了解详情
就应从其规定实施柔性行政行为;当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税务机关可根据行政组织法的一般规定,在其职权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实施柔性行政行为,如果没有一般规定,税务 道德原理和规范不能违背公序良俗。(2)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来源于民法的诚信原则。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双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以诚相待。柔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72.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力原则。鉴定结论在大陆法系是被当作人证使用的,根据直接言词原则的要求,鉴定人应当出庭陈述鉴定意见,并接受对质和诘问。所以,如果鉴定人该出庭没有出庭,没有 ,大陆法系国家对鉴定报告大多有要式性的要求,需要以准确、忠实的记载鉴定经过和鉴定结果。所以,对鉴定结论是否值得信赖的探讨,主要从鉴定报告书的记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318.html -
了解详情
定力,一旦作出,就应被推定为合法有疚。法律要求相对人予以信任和依赖。基于信赖因素的存在,法律也应保护相对人基于依赖所生之利益,禁止政府行为以任何 的稳定,为禁止政府行为反复无常,信守承诺应该对相对人因信赖政府而取得的利益予以保护,这是行政法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应有之义。因此,行政审判应该关注第三人基于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74.html -
了解详情
真理。政府的信用是民众信任经济发展社会妥定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黄学贤.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J].法学,2002,(5):21-25. [3]李春燕.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研兄[J].行政法学研究,2001,(3):6-1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64.html -
了解详情
硬法、裁量控制只能依靠硬法这种思维定式之中。 自古至今,有关行政裁量滥用的埋怨都不绝于耳。不过,人们大多一边义愤填膺地批评,一边委曲求全地将就,试图通过硬 设定行为模式来直接实现控制,而合理性要求则要借助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等法律原则才能产生控制力。硬法对裁量主体的拘束力,主要源于硬法针对裁量滥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