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但是新的理由后面还有更新的理由,反面论证也有可能出现它自己的反面论证,如此追问下去,何时终止呢?佩策尼克给出的答案就是融贯性。在佩策尼克 最重要的变量就是法官的个性。他们有什么样的背景、价值观、弱点?他们的决定可能受到怎样的影响?正如比克尔所强调的,法官对政治的绝缘促使他们也许根据他们认为的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48.html -
了解详情
,都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将这一认识置于版权制度[2]的语境下追问该制度的存在意义,就需要通过解读有关文本来探求制度中的政策蕴含。就公共政策 .27,No.5,1967. [30](英)张夏准:《踢掉梯子:新自由主义怎样改写了经济史》,王晓蓉译,《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5月27日。 [3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727.html -
了解详情
角色相连的责任的界分各持己见,意见不一。在这个事实上越趋伦理多元的世界里,怎样做才算是负责任的父母?有责任心的配偶、公民、政治家、医生、法律人乃至教师 把合法性嫁接为法律援引的主要目的和标准,而这种合法性的追问和衡量又排除了对适当性、合理性的追问。[40]从事法律裁判的法律人,即使拥有所谓的漏洞填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175.html -
了解详情
仲春之月要停止“肆掠”,也就是说其它时节是允许刑讯的。秦朝的刑讯制度规定:能根据供词追问,不用拷打而得到案件实情的是上策,而用拷打的方法得到实情的则是下策。在 招革,以定其情”。清朝说得就更明白了:“断罪必取输服供词。”但怎样才能得到口供呢?犯人如果自愿招认,那自然好;如果不招认,那就必须使用刑讯了。 ...
//bbs.110.com/thread-104443-1-1.html -
了解详情
的政治向往,表达自由早成亿万人的心智需要,人民对于法律正义和社会正义的追问上升为对于政治正义与宪法政治的拷问,以及借助公民理性来建设国家理性,等等。 比较视野的错综多元。 但是,尽管如此,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无论这是一幅怎样的马赛克,当今中国,基于切身利益的法权考量和对于制度公正的公道呼求,一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87.html -
了解详情
路线的组织、塑造技术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具体的实践行动本身,成为有待深入思考与追问的问题。 三、试错型宪政:民主的法治形成机制 (一)重大公共事件的法理学 。至少针对中国当下进行的打黑治理,我们首先就需要进一步认定,中国式的正义观念需要怎样的程序来承载和表现,程序正义是如何被看见的,由谁来看见?黄宗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33.html -
了解详情
有类似,即均从法律内部来瓦解应予抛弃的负面法律的结构,均以职业的眼光追问法律的弊端,最后,均将矛头指向时跨几个世纪的自由主义法律意识形态。[38]但因 ,参见本文最后部分。我在一篇论文中,曾讨论过弹性法条主义。参见刘星:怎样看待中国法学的法条主义,《现代法学》2007年第2期,页54-57。 [1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96.html -
了解详情
被解读为依据责任规则,何种行为将招致责任。由此,法官判决案件时应该专注于怎样的责任规则能够产生社会可欲的结果,尤其是有效率的结果。从它将原 改变投资策略,选择转换为知情交易者,实际上就相当于解雇了知情交易者。 这样,在追问个体投资者主观心态之前,基于知情交易者与非知情交易者的契约安排,相关性业已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17.html -
了解详情
修订相比,公众已不再被诸如打击犯罪、控制犯罪之类的政治语句所迷惑,而直接追问公民权利是否得到尊重和保障这一核心问题。这表明,无论是在权利意识还是在 能力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辩护人假如不告知上述机关,应当承受怎样的法律后果?究竟向公安机关告知,还是向检察机关告知?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602.html -
了解详情
价值,却可能带来较大的偏见性影响及时间浪费。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和立法是怎样处理此类证据的采纳问题的呢? (四)英美法系国家有关品格证据的立法和判例 A. 证明被告有罪)。同时,美国的多数判例允许控方在交叉询问被告的名声证人时,追问他有没有听到与所提到的被告的品格特征有关的被告的具体行为实例,理由是名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