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进行调解。”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本质上与纯民事诉讼并无区别,当事人也照样可以以调解的方式不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我国立法也允许刑事 这种调解自愿性已经受到广泛怀疑。由于“调审合一”模式的天然缺陷,已经使得自愿原则很难在纯民事诉讼实践中得到法官的严格遵守。在这种模式下,将她适用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30.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调解,双方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来处分自己的权益,在法院宣告判决前也可以自行和解。四、关于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赔偿原则问题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实行什么原则, 经济赔偿可随法院依法判处,但由于案件被告人有法定从轻情节,未能满足被害人一方要求的;三是被害人要求法院依法对被告判处,但在经济上要求得到更多补偿,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4.html -
了解详情
赋予检察机关调查权。本次修改增加了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检察机关有权通过调查核实 是私法领域,坚持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如果民事检察监督过分扩张,容易打破当事人主义的民事诉讼原则,破坏当事人的平等关系与处分权利,导致公权力对私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336.html -
了解详情
模式。现阶段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由当事人主导的,由法官予以协助的协助当事人处分型诉讼模式。而民事司法认知的过程正是当事人和法官共同主导的过程,它既尊重当事人的辩论 条件的认知。 2、外国法。从原则上讲,法官没有认知外国法的义务,但是在国际私法领域和涉外民事诉讼中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外国法,即根据冲突规范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259.html -
了解详情
的独立性。这主要表现为: 1、附带民事诉讼仍实行当事人处分原则。这一原则是民事诉讼区别于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受害人是否就自己所受的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4] 邵世星、刘远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5] 陈殿福著《浅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1.html -
了解详情
中即便被告人供述有罪,但缺少其它证据证明的,不能认定有罪;而民事诉讼中奉行当事人处分原则,对于被告自认的,原告不再负证明责任,法院即可依此 ,他即使犯罪,还有其他途径可以避免刑罚,从而积极地实施犯罪。因此,无论是刑法的特殊预防功能还是一般预防功能,都可能在刑事和解中大打折扣。 人们期望刑事和解制度能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60.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受理的制度。 民事诉讼起源于当事人的起诉,并实行不告不理和处分原则,正如古罗马的法谚所言,没有原告也就没有 解决纠纷,社会效果反而往往适得其反。 五、立案登记制度不宜简单移植 由于立案审查制度的上述弊端,有人主张废除立案审查制度,实行立案登记制,只要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7.html -
了解详情
在诉讼进程中基本人权的保护加以展开。 一 从自由权的角度看,在民事诉讼中,一方面当事人具有肯定的自由,即有决策的自由、处分的自由;另一方面,当事人具有 原则,这是个醒目的法制原则,这种制度提供法律的平等或法律之下的平等[16]。 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私权纠纷,民事诉讼对于当事人平等权的人权保护尤显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0.html -
了解详情
纪律处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方式都是行政责任方式或刑事责任方式。《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民事司法赔偿属于民事责任方式。这说明,我国民事诉讼法律 就是一个突出表现。 第一,现代民事程序法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宪法性原则尚未真正确立,致使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体系的全面构建缺乏必要的理论根基。西方现代程序法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5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作为原告甚至国家公诉人,就会破坏民事诉讼中原被告诉讼地位平等的诉讼结构,有违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因此,应当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在依法提起 诉讼,但无权处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实体权利的法律地位,以免在司法实践中引起混乱,从而防止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被他人非法处分。 参考书目: 周道鸾、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