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期间,送达 第一节 期 间 第二节 送 达 第八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九章 诉讼费用 第二编 第一审程序 第十章 普通程序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 在受理后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被告在收到后十日内提出答辩状。 其他案件的起诉状副本,应当在受理后五日内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后十五日内 ...
//www.110.com/fagui/law_5477.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主体 1.当事人 当事人作为争点整理程序主体的依据是处分权主义和辩论主义。根据处分权主义,民事诉讼的纠纷解决,仅发生在当事人请求之时、当事人要求的 《民事诉讼法》在规定书面型争点整理方法时,应该规定以下内容:首先明确答辩状应该记载的事项,以使对方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之展开攻击或防御。其次是被告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07.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主体 1.当事人 当事人作为争点整理程序主体的依据是处分权主义和辩论主义。根据处分权主义,民事诉讼的纠纷解决,仅发生在当事人请求之时、当事人要求的 《民事诉讼法》在规定书面型争点整理方法时,应该规定以下内容:首先明确答辩状应该记载的事项,以使对方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之展开攻击或防御。其次是被告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8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主体 1.当事人 当事人作为争点整理程序主体的依据是处分权主义和辩论主义。根据处分权主义,民事诉讼的纠纷解决,仅发生在当事人请求之时、当事人要求的 《民事诉讼法》在规定书面型争点整理方法时,应该规定以下内容:首先明确答辩状应该记载的事项,以使对方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之展开攻击或防御。其次是被告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8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民事诉讼起诉条件较高,且须经法院审查才能立案受理,被认为是将实体判决要件等同于起诉条件和诉讼开始条件[20],但是对诉答文书尤其是答辩状的规定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7][美]米尔吉安R.达玛斯卡.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C].吴宏耀,魏晓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79.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权利,被告可以选择提出或不提出。被告不提供答辩状已经成为我国民事诉讼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被告不答辩,致使案件信息无法在当事人之间动态交流,法官对 ,《政法论坛》,2004年第4期 [14]参见 [美]哈泽德等:《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 [M],张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P119。 [1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40.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向法官过度倾斜,法官包揽大部分工作,负担很重,而且,本着追求客观真实的目的,又规定法院须按照实际需要依法自行调查搜集证据。这容易使法官先入为主, 是一种过时的、违背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义务平等原则内在要求的做法,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按照对等原则原告向被告提交起诉状,被告则必须提交答辩状,而且这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0.html -
了解详情
五、期间和送达 六、调解 七、保全和先予执行 八、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九、诉讼费用 十、第一审普通程序 十一、简易程序 十二、简易程序中 : (一)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笔录; (二)答辩状或者口头答辩笔录; (三)当事人身份证明材料; (四)委托他人代理诉讼的授权委托书或者口头委托笔录; (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565.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明确区分被告提交答辩状的期限和被告提交证据的期限,被告提交答辩状的期限应先于被告提交证据的期限,应设置类似于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诉答程序和 [15]另外由法院指定举证期限也与当前适度弱化法院职权、强化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司法改革背道而驰。[16] 究竟是由当事人自行商定举证期限还是由法院指定举证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1.html -
了解详情
),(注:亦译为证据开示程序,见刘荣军:《美国民事诉讼的证据开示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 机会,也不利于开展其他审前准备程序。按照对等原则原告向被告提交起诉状,被告则必须提交答辩状,而且这样也有利于审前交换证据,确定争点,提高庭审效率。因此应实行被告强制答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