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和实施了刑法第269条规定的行为,分别以绑架罪、抢劫罪追究刑事责任。而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第5条、第10条对相关内容做了重大修正, 的罪名说既坚持了年龄对犯罪性质的限制作用,又恪守了不得评价刑法所不允许评价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的部分行为;既使得《刑法》第17条第2款在相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3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因此,从刑事立法来看 因此,《解释》对这种情形作出了特殊规定,对其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来追究刑事责任。 (三)交通肇事后遗弃被害人按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82.html -
了解详情
,更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导致言论自由的危机,故笔者认为对普通传播者一般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网络诽谤的传播者往往造成了诽谤言论危害的扩大,但这种结果只是从 ,被害人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查明行为人的真实身份,因而无法提出具体的被告人,导致不能自行提起诉讼。第二,被害人查明行为人的真实身份需要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08.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上,在对每个犯罪行为人处以刑罚时,均应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但由于存在不考量刑事责任,而只将刑罚与公平与正义挂钩,使得我国刑罚适用权被过度垄断, ,延续多年。我们不禁要问:司法机关对于如此严重的犯罪行为有没有真正地全部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机关为何只对上述发生严重后果、造成恶劣影响的犯罪进行惩处,而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02.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2款的立法旨趣是大相径庭的,也与国家所设定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理念相违背的。与此相左, 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5条规定 罪虽然没有列入刑法第17条第2款, 但是,只要有抢劫行为, 不论对象是什么, 都可追究刑事责任。 5. 增强概括性规定的方法 概括性规定, 刑法理论又称之为概然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57.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这种犯罪现象是否需要以共同犯罪认定和处理,不仅仅是理论上如何解释的问题,而且是刑事立法今后是否对此应当有所评价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而言,否定实践中确实存在单方 不存在认识,这是无可争议的,正因为如此,对不知情的他方不能作为共同犯罪而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片面共同正犯方对不知情的他方的实行行为却有清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38.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本案十年前已经立案侦查,因此被告宾某依然要承担刑事责任。 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我认为此案不应再追究被告宾某的刑事责任。 作者: 蒋涛...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091.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贩卖毒品罪, 只能作为贩卖的手段所实施的毒品行为这样狭义的理解。不能作为包括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广义的理解。其主要理由是: 根据 罪虽然没有列入刑法第17条第2款, 但是,只要有抢劫行为, 不论对象是什么, 都可追究刑事责任。 5. 增强概括性规定的方法 概括性规定, 刑法理论又称之为概然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73.html -
了解详情
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可以作为判断犯罪嫌疑人年龄的证据使用,如果鉴定结论不能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而且鉴定结论又表明犯罪嫌疑人年龄在 法律依据。因为这种行为系绑架罪的加重情节,不能定故意杀人罪。但是此种行为性质又极其严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怎么办?笔者认为,对此应通过立法解释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376.html -
了解详情
14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其辨别是非善恶与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还较弱,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使有些不满14周岁的人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辨别能力和 周岁的人所实施的某种行为包含了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八种犯罪行为,就应当追究刑事责任。[8]此可谓罪行说。根据罪行说的观点,相对负刑事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