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考虑的政策功能应当首先服从自然法则。 二、规范理论的实质性根据及合理性 在行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上,德国通说接受罗森贝克的规范理论[28],认为 出版社1999年版,第358页。 [27] 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释义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9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98.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行政诉讼若干问题解释》”)第57条第2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 案”以人民检察院认定“妨碍公务”的证据不足,决定不批准逮捕张某而告终。 在行政诉讼中,由于行政诉讼法未规定确认无效判决,法院只能以撤销判决撤销本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82.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要解决民事争议,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不是双方法律关系而是三方法律关系。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要求纠正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决,其目的在于实现其民事主张, 合同、环境污染治理合同、交通线路或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合同等等。尽管目前通过行政诉讼解决行政合同争议的案例较少,但是随着大量行政合同的出现,行政合同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11.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行政诉讼的第三人也要承担举证责任,给予相应的举证期限,其实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第三人有证据也可以向法庭提供, 了损害当事人的诉权也减少了案件上诉被发回重审的情形。 三、严格按照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进行审查,准确把握相关尺度。 立案庭对于当事人起诉的审查主要限于起诉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85.html -
了解详情
撤诉“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视而不见。“《行政诉讼法》施行至今,几乎没有哪个法院在审查撤诉申请后作出过不准许撤诉的裁定”。[2]二是被告为了达到不“败诉 的权利义务关系,另一方面存在民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之间依法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行政诉讼中,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原告,另一方是第三人,原告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73.html -
了解详情
,tprm对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与措施、多边贸易体制进行经常性的审议,与我国在司法领域中长期排除对非具体行政行为的立法性审查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伴随着这 随着城市房地产事业的发展,相邻间的排水、通风、采光等问题矛盾较为突出,在行政诉讼中,最近出现的同一幢的居民状告行政规划部门对于房屋建设规划许可证不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67.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参与诉讼,还可以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各级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行政诉讼中积极自觉地出庭应诉。 二、行政机关负责人 理由不能出庭应诉的,分管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二ぉ行政机关当年发生第一起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应当出庭应诉,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 ...
//www.110.com/fagui/law_205495.html -
了解详情
,也考虑到多数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区域性特点。 与民事诉讼管辖相比,行政诉讼管辖制度对保证法院公正审判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的原因,行政审判远比民事审判 看出法院对行政起诉是否符合条件的审查强度,并印证了在行政诉讼中诉讼法与实体法的紧密度。 对不在同一行政区域内的多个被告的起诉中,以不适格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3331.html -
了解详情
衡平法的禁令Injunc-tion,或者说,以禁令为表现形式的预防性救济更为突显地与衡平法联系在一起。阻止令,最初是一种由法院发出的禁止私人和私人团体违法行为的命令 就不会动用禁令。[16] (二)德日等国的禁止之诉制度德日两国在行政诉讼实务中均承认停止作为之诉和预防性确认之诉,二者构成了两国禁止之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46.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11] 案例指导制度对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对于具体的行政裁量行为标准的确定以及行为程序的规范。例如, 化基础来看,行政机关具有接受或者不得不接受指导性案例的拘束的理由。只是,在接受这种拘束基础之上,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虑。 我国的指导性案例的来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