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中职权配置的一般范畴考量(一)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职权配置的相关学说考量在既往研究中,对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有不同的表述和界定,主要有: 法律监督机关也可以依自身职权或法律的规定采取支持起诉或督促起诉的方式到达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这两种方式同样是国家干预原则的体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17.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法释〔2001〕33号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 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825.html -
了解详情
还没有明确的释明权概念,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 证据材料或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在证据交换时,若出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认定相关事实,或在对方提出了相反证据后,需要反证或分配举证责任等情形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37.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虽然后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对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作了一些完善,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明确下来,还 的审判具有监督权和抗诉权。 3、关于精神损害可否纳入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对精神损害不能提起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06.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利益的取舍。基于现代宪法理念和程序主体性原理,处分权与人权、诉权密切相关,因而仅仅从实体权利上理解处分权并不能全面说明民事诉讼处分权的内涵。在 权利义务由不确定到确定的过程,这为当事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泛的程序空间,从另一方面激发其发挥能动性,以追求对自己最有利的裁判结果[12]。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29.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 理论和实务界研究调解制度的文章不胜枚举,但专门研究有关人民调解制度与民事诉讼相互衔接的文章寥寥可数。笔者在总结自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此发表自己 配合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开展的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派出有经验的检察官和法官就相关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进行讲解。法院可以邀请人民调解员到法院旁听依法公开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54.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诉讼,也可以在行政诉讼结束后,达成和解从而在实质上改变行政诉讼的裁决内容,按照推理,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过程当中,当事人也应当可以进行调解,行使自己对民事 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在实体法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二、行政裁决诉讼调解相关程序问题研究 (一)行政裁决中可调解的行政行为的范围。在前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81.html -
了解详情
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探讨相关的对策,望能对今后法律的修改与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执行问题对策 刑事附带民事 获得同样的利益。这有利于刑事法庭上控辩双方力量的平衡,有利于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等程序可以及时适用,保障被害人的赔偿请求的顺利实现,也有利于克服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4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 4、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由民事争议当事人的申请而引起。只有民事争议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才可以对相关民事争议加以审理,否则就 调解、审理方式、审理期限等问题并未涉及,显然无法有效满足司法实践中行政附带民事案件日益增多的需求。 1、《若干解释》第61条规定,只有在行政裁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11.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诉讼中没有出现争议性裁判,则诉讼状况绝不可能成为后续程序中的重要的间接证据。 三、德国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意义和启示 (一)理论突破与创新 新 、义务、负担和责任理论的体系化研究尚付阙如,而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来解读整个民事诉讼甚至相关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制度更是一片空白。因此,我国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