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动产登记和动产占有的交付对物权变动的决定性作用的承认,在国际上有两种不同的立法模式。法国法和日本法的立法模式,对此并不承认, 陈华彬 编著 《物权法》法律出版社 1页 [2] 孙宪忠 物权法基本范畴及主要制度的反思 《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 [3] 王利明 物权法草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24.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变动论 (一)两种立法例 关于不动产物权公示与物权变动的关系,在各国立法中,主要有两种立法例:公示对抗主义和公示生效主义。 所谓公 在大陆法系民法发展史上,公示要件主义源远流长,在罗马法,无论是早期市民法上的曼兮帕蓄(mancipatio)、拟诉弃权(injurecessio),还是后来万民法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02.html -
了解详情
变动的原因与结果是没有区分的。在债权形式主义立法模式下,所谓物权变动效果与原因的区分原则只在物权变动的正态面有效,在负态面是没有区分的 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136页。 [ii] 参见孙宪忠《物权行为理论》,《中国物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61-262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61.html -
了解详情
包含了三个要点: 1、区分原则,实际上就是所谓物权行为独立原则,指在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中,作为债权法上的原因行为(如买卖合同)和作为物权法上的履行 这会使整个民法体系自相矛盾。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说承认物权行为对于买卖合同的立法与整个民法衔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这是维持买卖合同双方地位平等的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28.html -
了解详情
;反之,则不存在。其代表人物认为:“物权变动模式是对于引起物权变动的行为进行法律调控的方式,因而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就与民事法律事实制度直接相关。 问题,这正如只有少数国家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制度不优越一样,而决定选择的原因更加重要。“在实务上,若要否认某种权利,经常提出之理由,系‘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40.html -
了解详情
内涵,界定我国法律体系中无权处分的内涵首先应确立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有学者认为我国立法“已经接受了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相区别的原则”,应区分负担行为与 不存在冲突。诚如王泽鉴教授所言,动产善意取得意在对法律关于无权处分行为的一般效力规定——即效力待定创设例外,至于原因是否存在,则属受让人取得权利是否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72.html -
了解详情
日本的意思主义以及我国事实上会采取的债权形式主义,就是这种综合的思维模式的体现,它将物权变动的效果完全系于前面的原因行为,如买卖合同、赠与合同以及互易 草案建议稿(社科院、人民大学),以及全国人大制定公布的物权法草案之规定就属于前者,即温情脉脉的立法主义。如果它通过后付诸实施,是解决不了多少实际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88.html -
了解详情
须经公示,国内外学者已有共识,立法上的规定也较为一致。但物权变动的公示为物权的成立、生效要件还是对抗力发生的要件,则向有要件主义与对抗主义 质人同意的情况下,质权人可否使用、收益乃至处分质押标的呢?对此问题,不少国家的法律上设有明文。如意大利民法典第2792条[禁止使用和处分质物]规定:“未经质押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20.html -
了解详情
变动模式 在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中,最重要者莫过于法律行为。物权如何依法律行为而变动,自19世纪以来至20世纪初,大陆法系民事立法业已形成了“三足鼎立” 变动登记生效主义原则。同时,在担保法修订中要完善抵押权登记制度,使其登记的程序及内容更加科学、规范。 注释: [1] 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1.html -
了解详情
而要求销售商赔偿时,人民法院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判令销售商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并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等违约责任。而当销售商就其因产品质量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12]崔建远:再论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载《法学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9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