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证据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这就要求每一个当事人,在 提供证据的风险;不能提供原始证据的风险;申请评估、鉴定的风险;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风险;不按时出庭的风险;一方下落不明的风险和一方没有财产或无足够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24.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条件。为了保障辩护律师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申请收集、调取证据的权利,笔者认为应明确批准申请的范围和条件,避免法院、检察院决定的随意性。对于辩护律师提出的调查、收集证据的申请,司法机关如无正当理由,必须批准;对该申请的拒绝,律师有权要求复议,司法机关有义务对不批准的理由做出充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79.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规则必将对警察取证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于习惯于通过旧有取证方式的来调查收集证据的警察来说可能也会存在较大的阻力,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 242页至第246页的“违法收集证据的排除法则”的有关论述。 [16] 请参见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上册),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0.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规则必将对警察取证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于习惯于通过旧有取证方式的来调查收集证据的警察来说可能也会存在较大的阻力,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 242页至第246页的“违法收集证据的排除法则”的有关论述。 [16] 请参见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上册),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8.html -
了解详情
主力军,只是现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依职权主动查证,而是要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调查取证。因此法官的查证职责只能调整,而不能取消。所谓调整就是从程序上确保 。切实强化当事人举证能力,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职能[J].河北法学,2003,(1)。杨志彩。论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J].河北法学,2003,(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13.html -
了解详情
做好诉前准备工作。因为目前,法院一般都能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举证期限的相关规定,给予原告一个举证的时限,如果原告在举证时限(简易程序一般为15天,甚至 ,使当事人陷入尴尬境地,甚至失去了财产分割的机会,这是非常让人痛心的。另外,一定要注意运用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在离婚案件中,大量的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92.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刑诉法本身并未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9月发布的《关于执行刑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 ,该勘验笔录将主要因其不具备证据的客观性而被排除。 第二、严重刑事案件中的非法实物证据不必排除。 由于调查收集证据的手段是否合法对书证、物证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54.html -
了解详情
、强化庭审功能、强化合议庭职责。1998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对举证制度、庭审方式、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 应限定在法律上不允许,事实上不可能,且当事人没有怠于调查收集证据的故意。4、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程序启动的前提是当事人的申请,且应由申请人对法院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36.html -
了解详情
质证的必要。况且,我国现行法律并未明文规定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可以免予质证。所以说,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也应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质证的 由法庭应证据提供者的要求出示。 3.证据一经出示,即可由各质证主体就出示的证据进行辨认质疑、解答、证明、辩驳等质证活动。质证应围绕证据的客观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7.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 可以不经当事人的申请,主动进行收集。当然应该包括法官依职权通过庭外调查收集。此时,做为国家 公权力代表的 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可以做为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 ,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规定,缺乏合理性。国家利益、社会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