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348条)、日本、我国台湾和前苏联民法典等在所有权的含义上都采取了具体列举主义的立法方式。特别是前苏联的学者,既要强化国家所有权的绝对性控制 ,社科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P168;马俊驹、梅夏英“财产权制度的历史评析和现实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P99;王平“也论股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91.html -
了解详情
中,不是不予A以交易安全的保护,而是如何予以保护以实现社会正义。C的客观存在及其代表的社会整体交易安全利益,使我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不能只 制度化表现即为公示原则。其具体制度表现即为不动产的登记和动产的交付。那种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反而采纳形式主义原则的立法例如中国大陆民事立法体例,尽管在实践层面有其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99.html -
了解详情
将物权公示,动产需交付,不动产需登记。并且物权变动是严格的形式主义,不交付或不登记就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为了使以上的一系列法典规定得到落实,社会交易的 、姚新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2页。[7]近代民法学的形成,是以历史法学派的兴起为标志。而民法作为完善的立法上的制度,尤其是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21.html -
了解详情
法系传统的国家,因此可以借鉴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立法技术。比如说我国一直不承认物权和用益物权的概念,而是用所有权及与财产权相关财产权进行规定,但实质内容 草案二次审议稿没有规定优先权和特许物权。第六,物权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规定了不动产物权的统一登记制度,对不动产登记作了统一,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15.html -
了解详情
逻辑悖论。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我国物权立法中应建立取得时效制度,以满足诉讼时效制度的需要。 二、取得时效建构的再思考(一)无权利人在占有他人财产或行使 时效的客体。这已被这些国家的民事立法所确认。 由此,物权立法中,取得时效的客体是否包括于登记的不动产,要以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为依据。我国物权变动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47.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维护自己的权益,而第三人则可以根据善意取得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抗辩。不动产让与担保的设定要经过登记程序,即使债务人处分标的物,但由于登记簿中会表明担保权人是 权人的强行清算义务来面对这一问题。具体到我国的物权立法,大可以借鉴、吸收、融合德日两国的立法及实践经验,通过对让与担保设定阶段和实行阶段的双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38.html -
了解详情
交付的物权规则就足够了;但是1999年,我国的不动产市场已经蓬蓬勃勃,立法中不规定不动产登记的物权规则那就太说不过去了。实际上这里另有隐情:《合同法》还是没有 引用的几个案例。该文载孙宪忠:《争议与思考物权立法笔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2~378页。 [12]参见孙宪忠:论物权变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069.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强制法》第六条,请注意时隔多年之后在立法上规定教育的顺位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如果仅仅把行政法理解为关于实体问题和 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1;马怀德.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28 -129;[日]室井力.日本现代行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291.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的极端法立场。我国《物权法》亦不例外。[33]?从这个角度,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规范目的并非单纯保护交易安全这一种利益,而毋宁是在所有权保护与交易 合理性,还要结合当前中国民间的交易习惯进行具体分析。比如,我们看到,在我国农村地区,不进行不动产登记的房屋买卖大量存在。基于这样一种现状,立法者如果只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99.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担保物权该不该优先受偿往往只是债权人之间讨论的问题。担保物权设立时是否公示(动产的移交、不动产登记)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债权 ]孟勤国。 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 (第二版 )[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340. [7]房绍坤。抵押权立法三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0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