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同时, 刑事惩罚绝不能替代精神赔偿,公权不能替代私权。对于犯罪 应与违法行为轻重相适应,做到罪责均衡、罚当其罪①。而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不包括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违反了法学原理。 因此,现存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56.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的隶属关系、诉讼标的金额大小以及案情繁简程度等方面来确定。 (二)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指确定同级的不同区域的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地域 审法院的管辖,第二审法院当事人不能以协议进行约定;(4)协议管辖法院的范围只限于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合同标的物所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55.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自主处分之事项,受诉法院对此不得依职权介入其中。然而,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诉证据规定》) 第35条之要求,在 为之事,且与释明之义务无关。 [10]由此可见,法官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并未被纳入释明事项的范围之中。 其次,释明作为一项诉讼法上之制度,是与辩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65.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一日“发出”,即属于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但是绝对不能以期间包括“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为由,在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发布支付令!从理论上讲,民事诉讼不应排斥限时举证, 一人的自认,如果所为自认,超越纯与本人有关的范围,且依民事实体法,在没有征得全体利害关系人全体同意前,并没有单独免除对方义务权利,如此自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4.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反民诉法关于管辖的规定受理诉讼的现象,这造成了审判实务中管辖上的无序和混乱,对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严肃执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 一般解释为案件自身复杂,涉及面广,处理结果影响大,远远超出了下一级法院的辖区范围。[5]尽管有以上解释,但仍然会遇到如何判断简单与复杂、涉及面宽窄、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6.html -
了解详情
关联性的考察与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二、我国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的运行现状及弊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肖扬院长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 》第298条第1款就明确规定,在第一审所为的诉讼行为,在控诉审也有效。其次,应当明确口头辩论的范围。一般来说,口头辩论仅在当事人请求诉讼变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9.html -
了解详情
的监督的权力。显然,如果由检察机关作为原告参与诉讼,一是,检察机关既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又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监督者,明显地与另一方当事人在诉讼地位 ,应当在制定民事案件的受理范围时予以一定的限制,以防止诉权的滥用,从而提高司法权力运作的效率。但同时,还应当看到的是,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73.html -
了解详情
他的起诉能否成为一个具体诉讼的开始。可以看到,一审法院系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通过案件受理程序受理了该案。但立案后,相关 诉讼立法应设立程序当事人制度,使当事人的起诉成为诉讼的开始,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权利保护的可诉性范围,以实现司法公正;同时,设立正当当事人制度排除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32.html -
了解详情
、答辩和和辩论不能视为自愿履行。[5] 2、释明权行使的范围 关于释明权的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则》)之规定,法官的 、释明权的行使时机 释明权存在于以下阶段(1)起诉与受理阶段;(2)审前准备阶段;(3)开庭审理阶段;(4)二审阶段;(5)再审阶段。每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47.html -
了解详情
试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各地自行其是、具有较大随意性,诉讼请求严重超出了“小额”债务纠纷的范围,等等。但是,这些问题,都不足以否定在我国构建小额诉讼 的司法审判活动中,我国基层人民法院多设有接近当事人、方便当事人诉讼的派出法庭,派出法庭审理的案件也多是简单、小额的民事案件,因此可以考虑将其改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87.html -
了解详情